炭疽病 (Anthracnose)
學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nzig 病徵:
初期葉片上產生淡褐色凹陷之小斑點,以後病斑逐漸擴大成圓形,病斑顏色亦轉變成褐色,後期病斑成黑褐色凹陷。病斑之進展常受葉片之生長勢影響,可為圓形或不規則形,嚴重時多數病斑可互相癒合而形成不規則形之大病斑,病斑中央並有壞疽現象,嚴重時病斑部脫落而成穿孔現象。若苗期管理不善,則亦於移植後出現莖部病徵,初期莖部或枯枝上出現紅色至紅褐色之條斑,以後病斑向枝條上下兩端蔓延,病斑顏色亦漸轉變為褐色,病斑向下凹陷,後期病斑部壞死,而造成罹病組織乾枯,並可見病斑處破裂,剝離維管束組織,可見褐變現象,嚴重時可造成全株死亡。
病原生態:
本病病原菌菌絲生長溫度範圍極大,3~37℃之間病原菌菌絲均可正常生長,但正常生長溫度則菌株間差異極大,一般均介於22~28℃之間。因此本病一年四季均可見危害,但以高溫多濕季節最為猖獗,梅雨季節或颱風季節過後發生最為嚴重。植株老化或栽培環境過於擁擠時,感病性亦提高。本病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為感染源,在高濕環境下發芽侵入寄主組織,並表現病徵,罹病後期在罹病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盤,其內著生分生孢子,遇高濕度分生孢子釋出,再次成為感染源。
防治方法:
一、 |
加強肥培管理:本病原菌為弱寄生型之病原菌,往往於植株老化或栽培失當植株衰弱時較易感染,故加強肥培管理,增加植株之健康,可增進植株之抗病力。 |
二、 |
改善栽培環境:不良之栽培環境可導致植株生育不良,或因光照不足導致植株徒長,致使抗病力降低,適度修剪植株,使通風良好、光照充足,可強化植株,增進抗病力。 |
三、 |
適度施用鈣肥,可增進中果膠層,強化細胞壁而加強抗病力。 |
四、 |
合理施用藥劑,於發病初期,或連續陰雨後預測可能發生感染時,早期施藥,但需注意防患藥害發生。 |
|
(劉興隆、楊秀珠,1998,玫瑰病蟲害與栽培管理,p.12) |
|
|
|
病徵
(楊秀珠,1998,玫瑰病蟲害與栽培管理第152頁) |
|
病徵
(楊秀珠,1998,玫瑰病蟲害與栽培管理第15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