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螺
(Apple snail; Golden snail)
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296頁。台中。412頁。)
生態習性:
原產南美阿根廷,於1979年侵入臺灣之有害螺,雜食性。外觀與臺灣本省田螺相似,但體型可達田螺的20倍。卵為圓形,色粉紅色至鮮紅色上有臘粉狀物保護,均於夜間產在水面以上乾燥物體的表面,如菱角或芽心、稻桿、溝壁、牆壁、田埂、雜草等上。一年可繁殖2~4個世代,完成一世代需時88~204天,隨季節及食物而異。每一卵塊常由3~4層卵粒疊覆成葡萄串狀,色澤鮮艷,極為醒目。卵期約為14天。幼螺發育至3~4個月即達成熟。
幼螺成長至殼高約1.5公分起開始危害水生作物。由孵化起算70~80天,殼高約2.5公分即達性成熟期。產卵行為在夜間或罹名進行,卵塊產於水面上之固形物上,如池塘的水泥壁,、枝幹、河溝的雜草枝莖及稻田水稻之基葉等。
雌螺平均3.5天產卵一次,交配一次可持續產卵至交配日42~69天,期間每隻雌螺平均可產15個卵塊,孵化期平均12.3天,平均孵化率67.8%。3~11月都適合雌螺產卵,年產卵數可達20~40個。成螺壽命可達2~6年。
福壽螺因具肺及腮之呼吸功能,對環境之適應能力極強,溫度與水分為影響福壽螺活動的重要因子。當水溫低(約15℃)或水分缺乏實,螺體潛入土中緊閉殼蓋,靜止不動呈休眠狀態,最長可達6個月之久。一旦溫度回升及有足夠的水分,立即打破休眠開始活動。一般於3~4月開始活動,族群密度在5~7月間為高峰期。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296頁。台中。412頁。)
形態:
卵: |
卵呈圓形,直徑約2.3公厘,卵粒重約8.3毫克。初產下卵粒呈粉紅色,2~3天後轉呈鮮紅色,孵化前呈灰白至灰黑色。卵塊由3~4層卵粒堆疊成葡萄狀長橢圓形,內含卵粒數50~500餘粒。 |
幼螺: |
初孵化幼螺,殼高約2公厘,殼薄透明易碎,隨螺體之成長,外殼顏色漸轉呈深橄欖色,殼縫下陷成淺溝狀,殼口具殼蓋。 |
成螺: |
成螺形同幼螺,殼較硬,螺殼右旋5~6層。雌雄異體,異體受精。雌螺口蓋呈凹面,螺殼口外緣略為內捲;雄螺口蓋呈凸面,螺殼口外緣外捲。螺體爬行時,伸出頭部及腹足。頭部具觸角二對,前對長,後對短。後觸角的基部外側,各有眼睛一隻。左眼之後方有一隻粗大的肺吸管。 |
(廖君達。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497-498頁。葉瑩編。)
危害狀:
本螺之食性甚雜,孵化後稍長即開始嚙食水田或溝渠內的植物,尤其喜歡植物之幼嫩部份,如秧苗或插秧後14天內的幼稻,及菱角芽心、蓮、空心菜等。食物缺乏時,亦嚙食成株的水稻。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296頁。台中。412頁。)
防治方法:
一、 |
摘除卵塊及撿拾螺體搗碎。 |
二、 |
於進水口加裝阻隔網以防流入。 |
三、 |
於排水口平鋪30公分之塑膠浪板以防其逆水而入。 |
(陳文雄、李昱輝。1999。根莖類-菱角。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根32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四、 |
藥劑防治: |
|
藥劑名稱 |
每公頃
使用量 |
稀釋倍數(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6%聚乙醛餌劑
(Metaldehyde) |
5公斤 |
|
插秧前1~3天或插秧當天施用,施藥時田中水位保持1~3公分,約7天。 |
1.施藥當天不排水,以免危害其他水生物。
2.對鳥類具中等毒性。 |
70%耐克螺可濕性粉劑
(Niclosamide) |
0.4公斤 |
|
插秧前1~3天或插秧當天加水稀釋施用,田中水位保持1~3公分。 |
1.本藥劑對魚毒性高,限水田使用,施藥後一週不得放水。
2.密度高或第二期作,宜插秧前1~3天施藥更佳。 |
80%聚乙醛可濕性粉劑
(Metaldehyde) |
1.2公斤 |
|
插秧前1~3天,加水稀釋一次施用,田中水位保持1~3公分約7天。 |
本藥劑致死效果受低溫影響,攝氏20℃以下暫停使用。 |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296-297頁。台中。412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