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殼天蛾
(Taro hornworm; Sphingid)
學名:Theretra oldenlandiae
(陳東鐘、陳明昭、陳任芳。1999。根莖類-芋頭。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根45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生態習性:
本蟲除在冬季寒冷季節外,每月均可發現。成蟲潛伏於莖葉間,黃昏後飛出活動交尾。老熟幼蟲在土中3~9公分處化蛹。
(陳東鐘、陳明昭、陳任芳。1999。根莖類-芋頭。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根45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形態:
成蟲體長達47~50公厘,暗灰色,胸部有黑色縱線,腹部各環節有白、赤、黑三種顏色之橫帶;幼蟲肥大,有綠色與褐色之個體,顏部有縱線兩條,胴部4~12各兩側具斜線一條,尾角黃褐色,末端褐黑色。
危害狀:
成蟲產卵於葉背,孵化後之1、2齡幼蟲蠶絲幼葉葉緣,三齡後食量隨蟲體逐漸增大,葉片、葉柄被害均可留下狼藉的大食痕及大量之糞便,嚴重發生時僅剩葉柄。
(陳東鐘、陳明昭、陳任芳。1999。根莖類-芋頭。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根45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防治方法:
防治斜紋夜蛾時,可同時防治本蟲。
(陳東鐘、陳明昭、陳任芳。1999。根莖類-芋頭。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根47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
|
蝦殼天蛾幼蟲 |
|
成蟲 |
(陳東鐘、陳明昭、陳任芳,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根45) |
|
(顏福成,1989,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第10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