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綿介殼蟲
                       學名:Icerya    
                      purchasi   
                      生態習性:   
                        一年發生 3代,完成一世代,夏季約需80日,冬季為130    
                      日。雄蟲與雌蟲交尾後,雄蟲不久即死亡。雌蟲則在    
                      6~11日後,產卵於腹端分泌的卵囊內,產卵期    
                      5~45天,產卵後17~60天死亡。每一雌蟲可產卵32~124粒卵,雌蟲開始產卵即不再遷移,直至死亡。   
                        初齡若蟲行動活潑,尋覓適當處為害,多自葉背的主脈處吸食葉液,至2、3齡若蟲乃固定於枝幹上為害,以至成熟,少有留於葉部的。2    
                      齡雄若蟲老熟後,常結繭化蛹於枝幹裂縫或雜草土礫間。成若蟲除直接吸食樹液為害外,又分泌蜜露,誘集螞蟻及發生煤病,有礙光合作用,影響植株生長。   
                        本蟲自1902年由澳洲傳入後,曾蔓延全島,釀成災害,後經輸入澳洲瓢蟲控制後,才漸平息。 
                      形態:  
                      
                    
                      
                        | 卵:
                       | 
                        橢圓形橙黃色,大小約0.65x0.29    
                      公厘。 |  
                        
                       
                        | 若蟲: | 
                        初孵化時扁橢圓形,色暗紅無白粉被體,形與雌成蟲相似,長約0.6~0.7公厘,若蟲成長,體表漸被白粉。 | 
                       
                      
                        | 蛹:
                       | 
                        雄蛹為長橢圓形,體淡紅色,長約3~4公厘,藏於綿狀白繭內。繭也為長橢圓形,長約    
                      5公厘。 |  
                        
                       
                        | 成蟲: | 
                        雌成蟲無翅,橢圓形,腹面扁平,背面隆起,似龜甲狀。體柔軟呈暗黃橙色,密生黑色短毛,並被有白色臘質物,體邊緣附生束狀黑毛,能分泌絮狀臘線。體後端負    
                      1大形白色綿狀卵囊,囊的表面有15條縱走線。體軀約6x3    
                      公厘,卵囊長4~8公厘。雄成蟲橙紅色略被白粉,觸角、複眼均黑色,雙翅暗黑。前翅狹長,翅脈呈白色,後翅退化為極小平衡棍,足為黑色。腹末端有肉質突起,上生長毛數根,體長約3    
                      公厘,展翅 7公厘。 |  
                        
                      
                      
                      危害狀:  
                        第一、二齡幼蟲時,多棲於葉片下表為害,第三齡之後則移至枝幹上為害,成蟲和幼蟲為害時,同時分泌蜜露,滴落於枝葉上,誘生煤病,影響光合作用之效能至鉅。 
                        
                      發生時期:  
                        周年均可發生  
                      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為對該蟲最著名的成功案例,曾自紐西蘭引進澳洲瓢蟲    
                      (Rodolia cardinalis Mulsant),對吹綿介殼蟲之防治極為有效,並可長期與另一種本地天敵小紅瓢蟲(R.   
                      pumila Weise)將吹綿介殼蟲壓抑在極低的密度之下,因此在本省對吹綿介殼蟲無需施藥防治。    
                      (羅幹成、邱瑞珍,1985,台灣柑橘害蟲及其天敵圖說第25頁)  
                        
                         
                        
                          
                          .jpg)    
                            吹棉介殼蟲危害柑桔枝幹   
                            (羅幹成、邱瑞珍,1985,台灣柑橘害蟲及其天敵圖說第26頁) |   
                          .jpg)    
                            吹棉介殼蟲危害柑桔枝葉   
                            (羅幹成、邱瑞珍,1985,台灣柑橘害蟲及其天敵圖說第26頁) |   
                           
                          
                          .jpg)    
                            澳洲瓢蟲捕食吹棉介殼蟲狀   
                            (羅幹成、邱瑞珍,1985,台灣柑橘害蟲及其天敵圖說第27頁) |   
                          .jpg)    
                            吹棉介殼蟲雌成蟲   
                            (羅幹成、邱瑞珍,1985,台灣柑橘害蟲及其天敵圖說第2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