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蚜(Cotton  
                      aphid)
                       學名:Aphis  
                      gossypii Glover  
                      
                      生態習性: 
                        本蟲之寄主植物達270  
                      餘種,為世界性之害蟲,在臺灣每年發生十餘代,有翅雌蟲,年中可見,但在四、六、七、九、十等月,發生似較多數,與無翅個體,同作胎生繁殖。本蟲多群集於嫩芽、幼葉之上,吸食養液,其在臺灣之為害,以柑橘、梨樹等最烈,對於棉作,則不若中國內地及日本、韓國等溫帶地域之嚴重,但此亦與栽培之季節有關,如在臺灣作冬季栽培,則為害亦烈。 
                      
                      形態: 
                        成蟲雌蟲有有翅型與無翅型二種,有翅雌蟲,體為綠、黃、暗綠、橙黃等色,但背面皆有網狀斑紋。頭部黑綠乃至黑色,觸角暗色,較體略短,各節之基部灰白,翅透明,翅脈黃褐,緣紋灰色,腹部橙黃,但其後半漸呈綠色。角狀管黑色,呈圓柱狀,腳灰白,但脛節之下端及跗節為黑色,體長1.2~1.5  
                      公厘,展翅約5.4  
                      公厘。無翅雌蟲為暗綠或綠色,有時亦呈黑色,觸角基部白色,末節暗色,約為體長之半。腳黃白,其末端亦暗色。腹部膨大,背面有雲狀斑紋,角狀管短而黑。體長約1.5  
                      公厘。稚蟲似無翅胎生雌蟲,但較小形,綠色乃至黃綠色。 
                      危害狀: 
                        主要危害嫩芽、幼葉。被害嚴重葉片常捲縮或萎凋,生長不良 
                      防治方法 
                      
                        
                          | 一、 | 
                          蚜蟲僅出現於嫩芽部危害,而其天敵種類極多,故在有效防治蚜蟲,而不致全面傷及其天敵之情況下,施藥應僅限於嫩芽部。 | 
                         
                        
                          | 二、 | 
                          柑桔芽期同時有潛葉蛾危害,宜採用對潛葉蛾有效之藥劑防治,蚜蟲亦可一併殺除。 | 
                         
                       
                      
                        
                          .jpg)  
                            棉蚜危害狀 
                            (羅幹成、邱瑞珍,1985,台灣柑橘害蟲及其天敵圖說第11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