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炭疽病  
          
                     病原菌: 
                    Glomerella ci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有性世代)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ig(無性世代)       
                    病徵   
                      
                      本病為潛伏感染,被感染之果實成熟後,表面出現圓形淡褐色斑點,漸漸擴大並略凹陷,呈圓形碟狀,並有輪紋,後期有黑色小斑點出現,亦呈輪狀排列,空氣潤濕時,病斑上小點處出現粉紅色鮭魚肉色粘性物質,是分生孢子泌出。每個果實有一至數個病斑。  
                    發病生態與時期 
                      
                     
                      本病寄主範圍很廣,尤以果樹為多,通常在寄主枝條之病斑處及病果上以菌絲存活。降雨時,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隨之釋放。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在濕潤情況下很快發芽並形成附著器,即可侵入生育期果實造成感染。本菌具有潛伏感染的特性。  
                    防治方法  
                     
                       
                        | 一、 |  
                        加強剪除及清園的工作。 |  
                        
                       
                        | 二、 |  
                        本病目前無正式推廣之防治藥劑,可參考:在幼果期,噴佈25%撲克拉乳劑2500倍液乙次,而防治蘋果黑星病的藥劑,同時可抑制炭疽病的發生。 |  
                        
                       
                         |  
                        (柯勇、黃振文、葉金彰、童伯開、劉添丁、鄭明發,1993,落葉果樹病蟲害圖鑑第39頁)          
                         |  
                        
                      
                    
                      
                          
                          果實病徵 
                          (柯勇、黃振文、葉金彰、童伯開、劉添丁、鄭明發,1993,落葉果樹病蟲害圖鑑第38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