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杉的雌毬及雄毬產生在接近樹頂的兩個樹冠帶
台灣杉為裸子植物(gymnosperm),其繁殖器官不像被子植物(angiosperm)之花,即不具有花萼(sepal)、花瓣(petal)與雄蕊(stamen)或子房之類似器官,相當的繁殖構造稱為毬穗(strobilus),有雌、雄兩種單性毬穗之分化,為雌雄同株之植物。一般天然林中,台灣杉之性成熟期可能要在百年以上,庭園木生長空間較大,約30年生即有雄毬發生,雌毬較落後,約45年以上之大樹才可見到。成熟木之樹冠有不同之性別帶,即毬穗之發生部位有分化現象(A6),樹頂部位均為營養芽,不生毬穗,其下方約2m之樹冠可生雌毬,再下方才是雄毬帶,而樹冠下半全分化為營養芽,是為無性帶。隨著年歲之增長,整個分化之性別帶逐年向樹冠上部推移。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6%
											
											
												我喜歡:24%
											
											
												很實用:8%
											
											
												夠新奇:0%
											
											
												普普啦:1%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倫倫(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10/06/03
											長知識了!
										Jeff(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0/05/28
											讚讚讚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12
											很好
										小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8/06
											很詳盡
										傳哥(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1/15
											發現台灣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