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美女櫻依植株生長型態,可分為枝條匍匐生長、花徑較長的「地毯型」,與枝條密集、花莖短且開花集中的「座墊型」兩類。全株有毛,莖四散生長易分枝,對生葉片深裂,花開於莖頂,花期長,其葉片細緻,比"美女櫻"更添幾分優雅,花型雖較小,但較耐熱,可作為夏天型的草花應用。
栽培方式
喜好充足日照,光線不足植株徒長且開花不良、花苞易掉落。介質略乾就澆水,水分避免沾濕葉片與花朵,可減少罹病機會。開花期每兩週施用一次液體速效開花肥,以促進開花不輟。花序花朵凋謝後,必須逐枝剪除乾枯花序。生長開花一段時間後,植株會較為散亂,必須強剪至莖部底5~10公分長度,俗稱"剃頭",強剪後施用長效性生長肥料,約經3~4週即可繼續開花。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中、高海拔山區,離、外島幾乎都有記錄,本種是全世界分佈最廣的蝴蝶之一。成蟲的棲地選 擇非常多樣,差不多涵蓋所有環境,其中又以陽光充足的環境最容易看到,飛行活潑敏捷,成蟲喜訪花吸蜜,在臺 灣最類似的種類是大紅蛺蝶,本種體型較小,前翅外緣前側不呈角狀,後翅背面褐色斑紋面積較小,兩者在辨識上 並不困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廣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有蕁麻科、錦葵科和菊科等,雌蝶將卵單產於 寄主新芽、嫩葉和莖上等位置,卵呈綠色球形,具十條左右凸起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布滿棘刺, 會作蟲巢,終齡幼蟲化蛹於寄主或附近固定物,蛹為懸蛹,外觀是帶有金黃色光澤的淺褐或黃褐色。
雌雄鳥同型。頭上中央至後枕為棕褐色,兩側各有一條黑色側冠紋,額及臉部為明亮的紅棕色,背部為橄欖綠色,腰乳黃色,尾及翼綠褐色。喉有斑駁黑色紋,上胸有淡黃色橫帶,腹面白色。亞成鳥似成鳥,整體色調較淡,臉部紅棕色範圍較窄,尾羽亦較短。喙褐色,前端及下喙較淡。跗蹠及趾肉黃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中、低海拔的闊葉林及次生林中,尤其喜好竹林,常單獨或成小群穿梭於樹林中、上層,性活潑好動,常不停跳躍穿梭於細枝間,追逐小蟲,亦常定點停飛,啄食停於樹葉或細枝上的昆蟲。 冬天的非繁殖期常混於不同鳥種組成的覓食集團中,在台灣中部森林中,最常與綠鳳鶥在一起,跟隨在以繡眼雀鶥為主導的覓食混群中。
體略呈縱扁,具寬闊之背鰭、胸鰭與延長尾鰭,依不同採捕區域、個體差異與顏色表現分型;喜好棲息於具泥質環境,忌強光,繁殖時會挖掘深度超過1公尺之洞穴,以利交配、產卵及護幼
分布區域
南美洲Paraíba do Sul河流域,主要以巴西境內里約熱內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