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產期,自每年5月開始,到9、10月為盛產期,然後遞減,至翌年4月生產結束。海拔高度與氣溫變化會影響檳榔產期與產量,究其原因為海拔高、溫度低,致檳榔生長緩慢,果實成熟較晚,留在花穗時間較能耐久之故。
臺灣檳榔之生產趨勢,由南部開始,再逐漸移到北部。每年五月至六月,屏東之檳榔提前上市,此地之檳榔青嫩爽口,俗稱「幼青仔」,由於產量有限,此時為檳榔產期青黃不接之時,是屏東檳榔之黃金產期。到了七月,高雄檳榔初產期開始,接著八月為嘉義、南投、臺東,九月為花蓮等地檳榔相繼生產,十月才輪到台中以北地區,苗栗則遲至十一月開始,台東縣及嘉義縣山區則開始於十二月與翌年一月,各地區之產期則陸續於四月結束,惟中部南投縣魚池、水里一帶山區盛產期可延至五月底,六月初才結束,一年中檳榔生產週期大致如此。
又根據產地商販表示,每年十月臺灣地區檳榔生產量達到最高峰,產量佔全年總產量16.3﹪,六月為全年生產量最低點,僅佔總產量3.2﹪,此時檳榔最貴,一粒檳榔高達15元以上,一斤雞蛋換不到一粒檳榔;十月檳榔盛產期供給量充足,賤如糞土,一粒檳榔只能賣到0.1元,次級品還無人問津。
圖說:檳榔年產量變化圖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2%
我喜歡:23%
很實用:3%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10
很好

皮諾可(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1/08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