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4
帕金森氏症最早於1817年由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醫師所描述,病因係中腦黑質(midbrain substantia nigra)因漸進式喪失多巴胺(dopamine, DA)神經元所引起的神經性退化疾病(Olanow and Tatton, 1999),其主要症狀為顫抖行為、肌肉僵直、平衡失常與行動緩動等行為缺陷。在帕金森氏症治療的研究上,例如補充多巴胺的藥物如Levodopa(L-dopa®)、Carbidopa-Levodopa(Sinemet®)與Selegiline hydrochloride(Eldepryl®)等,但是因為左旋多巴胺製劑的分子大,無法全然通過血腦阻障(blood brain barrier),且易與蛋白質競爭,所以藥性常受高蛋白質食物的影響,加上帕金森氏症的病症為漸進式的嚴重,因此,以藥物治療帕金森氏症的初期雖可見治療的效果,但隨著病症逐漸的嚴重程度,最後仍無法達到提供良好的醫療成效。此外,過去曾利用胎兒時期的中腦細胞(mesencephalic cells)進行移植治療(Piccini et al., 1999),然而利用胎兒細胞進行移植則會遭遇到細胞來源供應、醫學倫理與道德、且術後效果一致性較差等問題(Freed et al., 2001),而在實際臨床運用上有極大的限制。相對地,由於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多能性潛能,幹細胞成了細胞替代治療(cell replacement therapy)的極佳模式(Park et al., 2005; Taylor and Minger, 2005)。 最近利用體外誘導技術,已成功將幹細胞誘導分化成為神經先驅細胞、星狀細胞(astrocytes)與功能性神經元如多巴胺生成性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Perrier et al., 2004; Park et al., 2005; Yan et al. 2005)等,這些成功的誘導幹細胞神經分化之技術,對於像帕金森氏症此類的神經退化醫療領域,提供了一個治療的新契機。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85%
我喜歡:10%
很實用:0%
夠新奇:2%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6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buzz(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9/10/19
內容價值超好
An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9/03/15
希望早點研發成功
阿權(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8/09/08
GOOD
阿倫(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28
GOOD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5/24
good
皮諾可(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1/08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