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播遷來台後,即加強山上林地造林,以增進生態、國土保安及經濟效益,台灣人工林面積據統計達42萬餘公頃,台灣之森林覆蓋率亦達58.6%,最近數年,政府大力推廣農地造林、平地造林及執行綠色造林計畫,均大大提升森林及綠地面積。
森林蘊藏者豐富的天然資源,在原始時代,森林資源取用不盡,人類在森林中取的生活資材,森林也保障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環境的安全。人類文明在森林大搖籃中孕育茲長。
人類自然繁衍,人口逐漸增加,農業興起之後森林遂被開墾為耕地。河川上游森林破壞的結果,導致洪水氾濫,土地沖蝕、土壤流失,災害頻頻發生,人類開始警覺到保護森林的重要。兩千多年前孟子即曾告訴人們“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呼籲世人要適時伐木採薪,以利林木的更新再生,才能永續不斷的有木材供應,同時也可保持水土,免於土地沖蝕和天然災害發生。
森林對於人類有三大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公益效益。經濟效益有賴於林業生產,獲得林產物有形的直接收益。生態效益和公益效益則在於保護環境與社會福祉,也可說是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森林是最乾淨可再生資源,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施以合理的永續性經營,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減緩地球暖化效應,二者可以兼顧,生產、生態、生活(環境)三大目標同獲達成,發揮森林最大的綜合效益。
環保與綠化,可說是一體的兩面,相輔相成。森林與綠地實為影想生活環境的重要指標。森林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護環境,具有提升生活環境品質的效用。因此,森林的公益效益和生態效益也是保護人類生活環境的效益。
以植樹綠化發揮林木的環境保護的效益,提升生活環境品質;綠意盎然的生活環境,令人感覺舒適、清爽愉快,因而也是促進身心健康的環境,又具有衛生保健的社會效益。
植樹綠化對於生活環境具有多方面的公益機能:除吸收二氧化碳,釋出氧氣外,枝葉承接塵埃附著,吸收大氣污染物質,具有淨化大氣之機能。密植樹木形成綠色屏障,阻遮強風及噪音傳播,具有防風及防止噪音機能。樹木根系盤結,固止砂石,捍止飛沙,又具有防止土石崩塌、土地沖刷、侵蝕及沙漠擴大之機能。
二、行道樹及綠化林木
行道樹或庭園綠化樹木,依植栽目的有調節日照-綠蔭栽植;防禦、隱蔽-綠籬植栽;防火、防風-防災植栽;標記-界標植栽;都市或社區美化風緻、環境修飾-景觀植栽,行道樹、綠帶、紀念樹栽植等。
森林利用自然條件以成長是為“真”,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品質為“善”,予人心理上的平和寧靜感性的“美”,達到環境真、善、美的理想目標。
植物在道路綠化美化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既能構成優美的環境,渲染宜人的氣氛,並且還能襯托主景的作用。道路行道樹綠化美化之機能,大致可歸納為美學上、環境上、空間上三大功能,說明如下:
(一) 美學上的功能
現代都市皆為鋼筋水泥之建築物,再加上處處的柏油路面,容易影響人們情緒,或造成視覺疲勞。因此,道路藉由種植適量的植物,可以達到綠化都市的功能;軟化都市中生硬的視覺景觀。
植物本身即代表一種「美」,視覺上,植物的外型、花朵、果實及顏色,均能造成視覺的美感。如具有觀賞及觀葉之樹種,經由葉色變化及花果顏色之轉變,表現出四季的節奏感,可啟發思緒、激發靈感或增進藝術創造力。在聽覺上,植物經由風聲、雨聲、鳥聲所造成的聽覺之美尤其在樹種豐富的道路,可以聆聽到悅耳的鳥聲,無形中,更增加城市景致的「美」。
(二) 環境上的功能
1. 淨化大氣、防止公害
車輛、工廠、廚房等所排放之廢氣為街道空氣污染之來源。植物經由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汙濁的二氧化碳,放出新鮮氧氣,蒸散作用及其他間接方式而達到調節、稀釋及淨化空氣之目的。只要空氣污染程度尚未達到使植物不能生存的狀況下,皆可有效地將污染物質予以過濾。一些香花植物如玉蘭花、含笑花等均具有芳香之氣味,若將其栽植於散發異味之路旁,則可減輕難聞之氣味。
2. 調節氣候
太冷、太熱、太濕或太乾燥,均令人感到不舒適。應用栽植樹木的方式,可以遮擋或柔化太陽直射光及反射光,達到遮蔭效果。同時,樹木也會透過蒸散作用釋出水蒸氣而調節氣溫。此外,道路中之綠帶,亦可提高空氣中的相對溼度,提供駕駛人及行人一個舒適的交通環境。尤其在強烈日照環境下,具有遮蔭及輻射線防護之效果。
3. 環境指標
樹木與環境,互為影響。尤其是都市樹木,與環境的關係,更為密切。生長良好的樹木,固有改善環境品質的效應,然而都市環境及道路環境之惡化,樹木也成為公害的受害者。樹木係固定性,由樹木的被害情形,可測之環境惡化的程度,具有環境指標功能。現今公害測定,多以物理的或化學的方法由儀器測計,亦可以植物做為指標,可對生物環境作一綜合的概括瞭解。
4. 噪音之控制
植物對聲音具有吸收、反射、折射及偏向之作用,因此,道路綠化可以減輕戶外環境中噪音之污染。
5. 保障行車安全
道路中央分隔島上之林木若加以密植灌木,可以遮斷對方車燈炫光之效果,路旁之行道樹可以控制人車分道,是駕駛人心理產生安全感並保障行人安全、減少車禍之發生。並且,由於樹木枝幹柔軟堅韌,可以減輕車禍之害。此外,行道樹青綠的樹葉和豔麗的花串,都可以減少駕駛人煩躁、緊張的情緒,恢復眼睛之疲勞,間接保障行車安全。
6. 作為街道或行政區域指標
行道樹可利用不同之樹種及栽植形式,使街道各具特色,造成人們特殊印象,便於街道之辨識。目前各縣市均已選出縣市樹,並普植於各街道,便於行政區域之辨認。
7. 防風防火防塵
栽植適宜的植物,可減緩風勢,或阻隔火勢。林園大道設置目的之一,即為一旦發生火災等災難,可藉植物之隱蔽及防水功能,而成為附近居民最佳的避難處。
(三) 空間上的功能
1. 展示街道景觀
街道兩旁之建築物,如果沒有行道樹陪襯,往往顯得單調,如加以植栽配植,可使建築及道路的景觀更生動、和諧。樹木可以用來柔化建築物,也可使若干建築物有三度空間的感覺,甚至還可以補充現代建築物的線條,使建築的主題突顯出來,並增加街道景觀的深度。
2. 動線之引導或阻隔
條狀栽植的林木可以指示人車行進的方向,也可以間隔不同的空間;行道樹可以阻止人群或車輛通過某些地區;以視線引導的方式可強調出優美的景物主題;而以掩飾遮蔽的方式則可隱藏不美的事物,這些都是利用行道樹及植栽來強化的功能。
3. 保持隱密性
行道樹道路綠化可隔離喧嘩及噪音的干擾,對於附近之住宅,具有保持隱密性及安寧之效果。不同類型之行道樹有不同程度的隱密性。以隱密性為主功能的行道樹,要求之樹種應以常綠樹及枝葉茂密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