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保肝用途之營養保健與藥用植物—水飛薊
刊登日:98/02/25
4,143
文圖/張隆仁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水飛薊又稱奶蓟、奶蓟子,英名:Milk thistle,學名為 Silybum marianum (L.) Gaertn 。屬菊科,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為歐洲地區常被應用於治療腎臟與肝臟的傳統民俗藥草。英文俗名包括 Silymarine (水飛薊)、Holy thistle (聖薊)、Mary thistle (瑪莉薊)、 St. Mary thistle (聖瑪莉薊)、Marian thistle (瑪莉安薊)、Lady’s thistle 等。原產於歐洲地區,然在美國西南地區亦為原生地。歐洲早期曾以水飛薊的葉部入菜。藥用部位為種子,富含水飛薊素 (silymarin),是一種含許多具抗氧化能力的黃酮木脂素類 (flavonolignans) 成分的複合物。近年來水飛薊萃取物所開發的營養保健產品在加拿大與歐美等地,已成為暢銷的輔助食品之一。目前在我國水飛薊素是歸列為藥品,國內某廠商銷售的保肝丸產品即是以水飛薊素為主要原料製成之藥品。
一. 傳統民俗應用
水飛薊應用於藥用的歷史已有 2 千多年,主要應用於肝臟疾病預防或治療。古希臘時代著名藥師 Dioscordes 建議作為蛇傷用藥,另兩位著名藥師 Pliny 與 Elder (西元前 23 - 29) 則描述水飛薊對於膽功能的應用方法。中世紀 Culpepper 首先報告水飛薊對於肝臟的療效。1898 年 2 位草藥醫師 Felter 與 Lloyed 敘述水飛薊對於肝、腎及脾臟等疾病的效果。
二. 近代應用情形
美洲原住民應用於燙傷與皮膚疾病用。順勢療法 (Homeopathic) 則應用於黃疸、膽結石、腹膜炎、支氣管炎及靜脈曲張等症狀。德國藥草年鑑 (German commission E) 則建議應用於消化不良疼痛、毒性誘導的肝臟損害、肝硬化及慢性肝臟發炎症狀的輔助性療法。中醫理論則認為水飛薊具有清熱利濕及舒肝利膽的功效。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59卷第4 期
下一篇
新興果樹─黃晶果(下)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4%
我喜歡:41%
很實用:11%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15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