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80~140公分,栽培良好者可逹2公尺高。全株被有絨毛。根生葉叢生於莖基部,具葉柄或幾近無柄。莖生葉為互生,卵圓形、長楕圓形或披針形,先端尖、漸尖或鈍,具銳鋸齒。基部葉有柄,上部葉柄漸短或無柄。花莖直立單出,上有分枝,光滑。頭狀花序直徑0.5~0.8公分,聚成總狀或複總狀花序。花色黃,舌狀花為雌花約8朵,排列於頭狀花外輪,管狀花為兩性花,合生於頭狀花序中央。
栽培方式
麒麟草經改良,花期已為全年,但七、八月仍為主要開花期。適合種殖在砂質壤土、通風良好,且排水性佳的場所;溫度最好是介於攝氏15~25℃之間為佳。
本種為特有種,產於本島桃園和宜蘭以南,低、中海拔山地。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活動,飛行快速,會訪花吸蜜 ,雄蝶喜於濕地吸水。臺灣類似的種類為琉璃翠鳳蝶,本種雄蝶性標較大且明顯,體型則較小,另外琉璃翠鳳蝶後 翅背面藍綠色亮斑較寬短,兩者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以蛹態越冬。單食性蝶種,目前僅知寄主植物為芸香科的飛龍掌血,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 上,卵為淡黃色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蛹為縊蛹,有綠、褐色兩型,通常綠色型比率較高,常化蛹於寄主枝 葉下側或附近其他植物上。
體長約40至48cm。雄鳥體型明顯較小。頭部鼠灰色,後頭有短冠羽。有些個體有不明顯的白色眉線,但通常付之闕如,眼金黃色或橙色,蠟膜黃綠色。背面深褐色或灰褐色。腹面白色,喉白,有1道粗而明顯的褐色喉央線,胸部佈有赤褐色縱紋,兩側較密,有時形成斑塊,腹部密布橫紋,脛羽亦密布橫紋且較腹部更加細密。尾羽褐色,有4道深色橫帶,但雄鳥最外側尾羽橫帶不明顯,雌鳥最外側尾羽有5道深色橫帶。尾下覆羽白而蓬鬆,雄鳥尤其明顯。喙黑色。腳黃色。
棲地與習性
以低中海拔森林為棲地,在天然林、人工林、果園、樹林茂密的大型公園或校園都能適應,偶爾會離開樹林至鄰近平原獵食,在海岸林亦可見。對於人類干擾過的環境或人類近距離活動的適應力甚強,是臺灣唯一能終年在都會區內生息並繁殖的日行性猛禽,而且這樣的案例在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等都會有漸增的趨勢。 大部分時間停棲於林間,僅在天氣暖和時較愛飛,滯空時間不長,每次飛行通常短於10分鐘。領域性強,雄鳥常昇空巡弋領域並以顯露明顯白色尾下覆羽、雙翼抖動等方式宣示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