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豆花單生,蝶形花冠,花萼筒型,先端5裂,花冠挺出,鮮藍色或白色,龍骨瓣內曲,旗瓣特別大,旗瓣中心有漂亮的濃黃斑點。蝶豆花姿柔麗幽雅,具蔓延性,但須立格狀籬笆以利攀爬。除觀賞外.全株可作綠肥或飼料。
栽培方式
蝶豆具蔓性,莖伸長,可達1~5公尺,具有多數分枝,小枝條細長,全株帶毛茸。蝶豆適應力極強,可在台灣全島平地栽培,有人採集嫩莖作為野菜。蝶豆開花後可結豆莢,內有黑子種子,略具毒性。喜愛溫暖氣候,光照以全日照到半日照者為佳。
本種為特有種,產於全島低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森林邊緣或溪流附近活動,飛行快速敏捷,停棲時翅膀平攤,並常躲在葉片下,藉以躲避天敵攻擊。除訪花吸蜜吸水外,也喜歡吸食各種動物的排遺。臺灣瑟弄蝶的後翅背面,具7枚呈弧形的黑色斑點,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在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冬季期以幼蟲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樟科的樟樹、錫蘭肉桂、假長葉楠、大葉楠、豬腳楠、臺灣檫樹、黃肉樹和山胡椒等,近年來發現人工栽種的陰香,牠們也會利用取食,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子或枝條上,卵呈扁球形,其上覆有來自雌蟲腹部末端之橙黃色軟毛,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不同齡期的幼蟲,會製作不同形式的蟲巢,高溫期大蟲巢邊緣,具有幼蟲咬出通風用之缺口,低溫期蟲巢成密閉狀。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防止水份入侵。
害蟲學名:Coccus hesperidum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軟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咸豐草
作物學名:Bidens pilosa var. radiata
作物科別:菊科
雌雄鳥同型。體背包括翼及尾羽為橄欖褐色,頭至背帶赤色,腰帶黃色。眼先有一黑斑和眼後的灰黑形成過眼線,眉斑黃白色。腹面的喉、上胸灰白色,以下為黃褐色,腹部中央顏色稍淡。喙黑褐色,下喙基黃褐色。跗蹠及趾暗黃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中、高海拔山區,喜好開闊的草生地、箭竹林或森林底層草叢中,常單獨在密草間,不停的跳躍覓食,停棲細枝時亦不時抖動雙翼。非繁殖期的冬季可見3至5隻的鬆散小群一起活動。多在灌叢內層活動,偶爾跳出隨即沒入草叢中。算是較容易見到的樹鶯,比較常進入森林中。平常不喜飛行,遇危險時僅從容潛入草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