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葉性水生植物,如果葉片過多壅塞時,葉片亦可挺出水面生長。根系發達,有匍匐泥上的走莖與直立莖,直立莖端長葉開花。莖端的水中葉披針形或線形,浮水葉圓形有長柄,葉長3.5~9公分、葉寬3.5~8公分,葉面光滑油亮,葉柄有節狀橫隔、葉背中肋海綿質格狀,藉以浮於水面。花梗長,花略高於水面。黃色花瓣3枚,有多數咖啡色雄蕊。開花期夏至冬季。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且溫暖的環境,高溫期生長迅速。可以使用盆缽栽培或直接種植於池塘,水位高度10公分即可。對肥料需求不高,用盆缽栽培如果生長稀疏,可以使用顆粒狀有機肥直接壓入泥土中。如果生長過於旺盛,可以進行疏除,將過多的植株拔起以免葉片過於壅塞。
本種為特有亞種,主要產於本島中、南部低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中較陰暗的林間活動,飛行活潑敏 捷,訪花性並不明顯,雄蝶有時會至濕地吸水。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蔚青紫灰蝶,該種腹面白色比較發達,不具 尾突,本種有細小的尾突,在辨識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以成蟲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殼斗科的青剛櫟和捲斗櫟等,雌蝶將卵單產 於寄主植物的新芽拖葉內,卵呈綠白色圓餅狀,表面平滑具細小的突點,幼蟲齡期共分為四齡,終齡幼蟲淺綠色 或紫紅色半透明,於葉片背面上化蛹,蛹為縊蛹,外觀為淺綠色半透明。
雄鳥的蠟膜裸露,前額亮黃綠色,漸進至後頸的深橄欖綠色,頦及喉亮黃色,上背深綠色,肩羽深綠色,在前端常帶紫紅色,小及中覆羽常全為紫紅色,但前端及中覆羽也可能為橄欖綠,大覆羽黑色,最內側則帶橄欖綠,在外緣則為檸檬黃的羽緣,三級飛羽深綠色,在最長的羽毛內側上有不同程度的黑色,次級飛羽黑色,在外側有檸檬黃羽緣,初級飛羽黑色,在第1至3支飛羽外緣有很窄的綠黃色羽緣,後背至腰及中央尾羽深綠色,尾呈楔形,外側尾羽黑色,在基部帶橄欖綠,羽尖帶灰綠。胸亮綠黃色帶有橙色,腹部為白色或淡皮黃色,脇灰橄欖綠。大腿有深橄欖綠的縱紋,尾下覆羽淡草黃色有寬的深橄欖縱紋,尾下黑色,末端有狹窄灰帶。翼下黑色。虹膜粉紅到紫色帶藍色的內圈。眼圈裸露部分很窄,呈藍灰色。蠟膜及喙基部亮藍色,喙尖較灰。腳紅至紫紅色。 雌鳥與雄鳥類似,但肩羽及覆羽無紫紅色。尾部尖端帶橄欖綠色。胸部綠色較暗且不帶任何橙色。 幼鳥與雌鳥的不同處在於覆羽的羽緣較圓,初級飛羽有較寬、發散的灰橄欖綠羽尖,以及更寬的尾末端帶。腹面的胸部為較暗及較深的綠色,腹部的白色部分帶有黃色。
棲地與習性
偏好闊葉林及混合林,自平地至中海拔森林皆有分布,台北盆地在都市內的公園及周邊丘陵森林內也很容易見到。性情羞怯隱密,通常靜靜的棲息在樹葉間,不太容易發現。多半單獨、成對或以數隻的小群活動,有時也可以觀察到數十隻到上百隻的大群。冬季時會移棲到低海拔的地區。飛行時路徑呈直線,飛行快速,振翅為間歇式,可突然轉向。
東南亞產小型鯉科,體幅較近似種寬,且體高與最大體長相對明顯;體側中後段至尾柄處,具有一三角形之紫黑色色塊;成熟雄性個體具紅色之背鰭、臀鰭與尾鰭。
分布區域
原產於泰國南部、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蘇門答臘的溪流,目前則多為繁殖培育,並有多樣水族品系(如黑三角燈或藍三角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