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原:Collectortichum gloeosporioides。病原菌生長適溫22-30℃,主要危害果實,以分生孢子為主要感染源,藉風雨傳播,最初產生半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深褐色,中央淺褐色,多個病斑融合成大的斑塊,上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盤。植株老化或栽植環境過於擁擠時,植株之感病性亦提高自花期至收穫期皆可感染果實。幼果期可潛伏1個月以上才發病,成熟期3-5天即發病。每次降雨後便出現一次發病高峰。
病原:Collectortichum gloeosporioides。病原菌生長適溫22-30℃,主要危害果實,以分生孢子為主要感染源,藉風雨傳播,最初產生半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深褐色,中央淺褐色,多個病斑融合成大的斑塊,上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盤。植株老化或栽植環境過於擁擠時,植株之感病性亦提高自花期至收穫期皆可感染果實。幼果期可潛伏1個月以上才發病,成熟期3-5天即發病。每次降雨後便出現一次發病高峰。防治:定植前,清除前作病株殘體,以廣效性殺菌劑進行清園。罹病初期,剪除病葉組織,適當掩埋或覆蓋,避免堆置田間,形成二次感染源。適當修枝改善通風及日照條件,避免枝葉層層疊疊成為病原滋生的溫床。栽培期間,應適時移除罹病葉片與果實,再選擇植物保護手冊中推薦於百香果炭疽病之藥劑進行防治。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7%
											
											
												我喜歡:0%
											
											
												很實用:36%
											
											
												夠新奇:32%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ting(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14/09/04
											good!!!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9/10/19
											g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