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穩定百香果的產量與品質,同時提升百香果對環境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嘗試透過適當降低露天百香果園的種植密度,來增加園區的通風與透光,有助於減少人力管理、施藥以及苗木投入的成本。
結果顯示,在營養生長方面,較寬鬆(疏植)間距的處理,植株長勢更好,株高平均達2.7公尺、葉片數平均35.2片,顯著高於密植處理的2.4公尺與31.2片。疏植處理下的單位面積果實產量也較密植提高約20%(934.3 kg/ha 對 787.6 kg/ha)。果實品質部分,不論種植密度,平均果重都約80克,糖度可達19°Brix,但密植的果實酸度稍高(3.12 對 2.77)。另外,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發生率在密植園區明顯偏高(3.82%),疏植僅0.38%。
綜合來看,透過適當調整百香果的種植密度,不僅可提升產量,還能有效降低病害發生率,是露天百香果園值得採行的管理策略。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0%
											
											
												我喜歡:0%
											
											
												很實用:10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Malai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4/10/23
											Sensational! 
										
ting(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14/09/04
											g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