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果樹-桔柑

 
項目符號 常綠果樹
項目符號 木瓜
項目符號 印度棗
項目符號 百香果
項目符號 枇杷
項目符號 柑桔
項目符號 香蕉
項目符號 荔枝
項目符號 草莓
項目符號 番石榴
項目符號 椰子
項目符號 楊桃
項目符號 鳳梨
項目符號 蓮霧
項目符號 龍眼
項目符號 檬果
項目符號 釋迦
項目符號 落葉果樹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幼苗猝倒病
白粉病
立枯病
地衣
赤衣病
果實青、綠黴病
油斑病
芽葉疫病
南美立枯病
流膠病
炭疽病
缺硼
缺錳
缺鎂
黑星病
黑點病
煤煙病
蒂腐病
腐敗病
裾腐病
潰瘍病
瘡痂病
線蟲病
褐腐病
藻斑病
鱗砧病
根腐病
根腐線蟲
破葉病
黃龍病

線蟲  (citrus nematode)

前言:
  柑橘線蟲造成柑橘慢性衰弱(citrus slow decline)。此病害並不會造成柑橘植株急速的死亡或病變,但罹病柑橘植株漸趨衰弱,樹勢一年不如一年,導致喪失經濟價值甚至死亡。由於此病以漸進的方式危害柑橘,故初期病徵不易被察覺,俟後期病徵顯著時再施藥治療,往往得經過 2-3 年才能回復生機。柑橘線蟲引起的慢性衰弱病是世界性的,目前臺灣省柑橘、柿子及葡萄園的發病情形均甚為普遍,唯線蟲的病原型略有不同。

發病生態
  
柑橘線蟲之二齡幼蟲侵入柑橘營養根後,即將頭部插在皮層內攝食,破壞附近細胞,俟其他微生物順著線蟲侵入的路線感染根部後,就會使感染部位呈現黑褐色的壞疽。嚴重受感染的根系變黑,皮層和中柱脫離,而致根系腐敗。根系受損害後,輸導組織的功能降低,地上部呈現微量元素缺乏及營養不良的徵狀。因此,最顯著的外觀病徵為枝葉稀疏,有黃化(chlorosis)、落葉及新梢乾枯(die back)等現象。柑橘線蟲雌蟲產卵時,會分泌黏性的膠質包裹卵塊,因此罹病根系經常沾黏土塊,用水沖洗也難去除。

病原菌:

(一)

名稱及分類地位
  
學名: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Cobb
  
分類地位:
   
Phylum:Nematoda
    Class:Secernentea
     Subclass:Diplogasteria
       Order:Tylenchida
       Suborder:Criconematina
        Family:Tylenchulidae
         Subfamily:Tylenchulinae

(二) 分布
  
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的分布幾乎與世界上的柑橘產業有相同的面積。於臺灣省15縣市柑橘園所採1609個土壤及根系樣品中,檢出1198個帶有柑橘線蟲,其出現率為74.5%。
(三) 寄生
  柑橘線蟲已知可感染29種柑橘、21個雜交柑橘品系及11種芸香科(Rutaceae) 其他植物。此外,橄欖、葡萄、紫丁香、柿、蔓澤蘭屬之Mikania batatifolia、枇杷、梨、Calodendrum capense及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Socop.)、水椑(Echinochloa crusgalli Beauv.)、栗米草(Mollugo verticillata L.)、茄屬(Solanum nodiflorum L.)、莧屬(Amaranthus graecizans L.)、藜屬(Chenopodium murale L.)、馬齒莧、蘵屬(Physalis sp.)等雜草也是其寄主。
(四) 形態
  1.

未成熟雌蟲:
  身體為蠕蟲形,有明顯的橫向條紋(straie),唇部(lip region)平滑圓錐狀和身體連在一起,無唇盤(labial disc),唇部架構適度的硬化。口針(spear)約長13 mm,結構完整,圓形的口針節球(basal knobs)。背部食道腺口(dorsal esophageal gland orifice)距口針節球約4 mm。前部食道(procorpus)長筒狀,管腔硬化。中部食道球(metacorpus或median bulb)橢圓形,有強壯的肌肉,並在表皮中央增厚。食道狹細部(isthmus)也是長筒狀。基部節球的地方有3條食道腺,有食道腸間瓣(cardia),位於食道微偏向腹部。腸腔模糊不清,直腸(rectum)及肛門(anus)萎縮無功能。陰門(vulva)接近後端,有厚厚的陰唇(labia)。排泄管明顯,突出的開孔在接近陰門之前。單卵巢(ovary)無子宮囊,尾端呈鈍形。

  2.

成熟雌蟲:
  頸部以後的身體不規則的膨脹,最寬約68-100μ,腹部呈拱形,頸部歪曲常會斷掉。陰門後的身體有36 mm長的指狀帶,陰門處直徑20-27mm。身體表皮接近中央處增厚約4 mm厚、無環、身體表層無肌組織,卵巢(ovary)呈螺旋狀,受精囊(spermatheca) 中充滿精子,子宮(uterus)內含單卵。卵呈橢圓狀(60-70 ×35-37 mm)。腸(intestine)是多核團狀的,充滿了大部份體腔,無腸腔,無直腸及肛門。在陰門前之排泄孔(excretory pore)17mm。Maggenti (1962)發現卵外凝膠層(gelatinous matrix)是由排泄孔製造而非陰門。排泄細胞發達,靠腹部,在中央巨大的細胞中有明顯的細胞核。

  3.

雄蟲:
  身體削長,大部份是直的,但在自然狀態下尾端微捲。陷線(striae)分開0.8-0.9 mm。側區(lateral fidles)不明顯。唇部平滑圓錐狀,外圍微硬。口針和食道(oesophagus)退化,口針節球(spear knob)極小,中部食道球無肌肉呈針狀。基部食道球(basal bulb)與腸分開。半月體(hemizonid)就在神經環(nerve ring)之後。排泄孔(excretory pore)在身體中央偏後。單精巢(testis)並往外伸,無交接囊(bursa)。交接刺(spicules)細長,捲曲,長14-18μ。副刺(gubernaculum)直的或新月狀,固定的長3-4 mm。總排出腔孔(cloacal aperture)在一突出的瘤上。尾部圓錐狀伸長至一圓形的端點。

  4. 二齡幼蟲:
  身體直長或捲苗陷線分開0.8 mm,側區(lateral fields)隱藏並有2切痕(incisures)。唇部、口針、食道和未成熟雌蟲相同。口針的細尖端占總長一半不到,並在末端有3個針狀物。背部食道腺孔(orifice of dorsal oesophageal glane)在口針基部後4 mm處。中部食道節球紡錘狀在中間增厚,食道和腸的會合處(oesophago-intestinal junction)被推入基部節球,因此許多腺體形成重疊。頸突起(deirids)在神經後,半月體明顯。排泄孔在身體中央偏後,生殖原基(genital primondium)在排泄孔後有2-4個細胞。無直腸及肛門。雄蟲肛門在靠近尾端,且尾端較雌蟲短,細、尖。
(五) 診斷技術
  一般感染柑橘線蟲的柑橘植株,最顯而易見的外觀病變即是枝葉稀疏,有黃化、落葉及頂梢乾枯等現象。柑橘線蟲雌蟲產卵時,會分泌黏性的膠質包裹卵塊,土壤顆粒甚易附著其上。這個特性,也常被用來作田間診斷的參考。實驗室診斷則可利用改良式柏門氏漏斗分離後鏡檢,或利用棉藍染劑染色以解剖顯微鏡觀察。
(六) 生活史
  
柑橘線蟲行孤雌生殖,未受精的雌成蟲排卵後,孵化成雌雄兩性的幼蟲。溫度在24-26℃時,此線蟲一世代約需6至8星期。

發生生態:
  
柑橘線蟲的卵孵化為二齡幼蟲,在7-10天中蛻皮三次成為成熟雄蟲。雄蟲不攝食,不危害柑橘。雌性幼蟲能以二齡幼蟲型態維持生命達數年之久,且無需取食。在寄主植物存在時,它侵入根部最外層表皮,並完成三次蛻皮。此線蟲常危害4-5星期大的營養根,將蟲體前半部(頭部)埋插入根組織中吸取汁液,而體後半部則裸露根部外面。在臺灣省氣候下,全年都可找到任何時期的柑橘線蟲,而每年3月起族群密度逐漸上昇,至6月時達最高峰,12月至3月最低,和臺灣省的雨量及溫度有關係。

防治方法
  
一般柑橘線蟲的傳播方式乃依靠病株、土壤的攜帶。因此,預防措施上對苗株及土壤的檢疫及消毒須嚴格執行。
  
目前農林廳推薦的柑橘線蟲防除藥劑有丁基加保扶(Marshel 5% G)粒劑、芬滅松(Nemacur 10% G)粒劑及抗藥得(Contraven 10% G)粒劑等三種。在春芽萌發時(4月左右),於樹冠外圍下環形開溝 15 公分深,依農林廳推薦使用量,將藥劑平均撒佈於溝底,經覆土後,再澆水保持適當土壤濕度即可。
  隨著有機農業推廣,施用有機質添加物LT-M防治柑橘慢性衰弱症,效果顯著,已舉辦觀摩會推廣給農民使用,增加柑橘生產收益。

參考文獻:

1. 蔡東纂、吳文希、林奕耀、程永雄。1997。臺灣柑橘線蟲之發生及其生物行種內變異。植病會刊6:111-122。
2. Cobb.N.A. 1913. New nematode genera found inhabiting fresh water and non-brackish soils. J. Wash. Acad. Sci. 3:432-444,pl.1.
3. Cobb, N. A. 1914. Citrus-root nematode. J. Agric. Res. 2:217-230.
4. Maggenti,A.R. 1962. The production of the gelatinous matrix and its taxonomic significance in Tylenchulus (Nematoda:Tylenchulinae). Proc. helminth. Soc. Wash. 29:139-144.
5. Raski, D. J., Sher, S. A., and Jensen, F. N. 1956. New host records of the citrus nematode in California. Plant Dis. Rep. 40:1047- 1068.

(作者:蔡東纂)


線蟲生活史
(安寶貞提供)

線蟲危害之柑桔園
(蔡東篡提供)

柑桔春芽萌發時罹病時病徵
(蔡東篡提供)

柑桔生育期病徵
(蔡東篡提供)

線蟲於根系上取食情形
(蔡東篡提供)

根腐線蟲寄生於根部內
(蔡東篡提供)

冬季採果後葉片不正常黃化及落葉
(蔡東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