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綠椿象
(Southern green stunk bug)
學名:Nezara
viridula Linne
(鄭清煥。2003。南方小椿象。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68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生態習性:
成蟲於水稻抽穗期中侵入稻田繁殖危害,於稻株上可完成一世代。卵產於葉片,每卵塊約20~130粒卵排成5~8列。若蟲期共五齡,體色多變化,與成蟲同危害穀粒。完成一世代需時40~50天,惟成蟲壽命較長約為30天,而經15天之產卵前期才產卵。成蟲善遷移,具趨光性,在臺灣以成蟲越冬者為多。
形態:
卵: |
圓筒形,高約1.2公哩,直徑0.75公厘。初產下時為乳白色,後漸變土黃色,孵化前呈紅色。 |
若蟲: |
共有五齡。第一齡若蟲體黃褐色,胸部中央的大圓斑呈橙黃色,第二至第三齡若蟲體呈黑褐色,腹背中央兩斑紋呈橙黃至淡黃色,第五齡若蟲體長7.5至10公厘,綠色,前胸背板、小楯板和翅芽上散佈黑色斑紋。腹部背方具淡黃色斑,中央和兩側邊緣有紅色斑。 |
成蟲: |
依體色及條紋可分三型: |
|
1.綠色型(正常型)(forma
typical):雄蟲體長12~14公厘,雌蟲體長14~17公厘。全體綠色,體背色濃而腹面稍淡。頭側稍黃,複眼黑色,單眼紅色,觸角第1~3節綠色,第3~5節端部為黑色。前胸背板兩側角稍突出,小楯板長三角形,基部有3個的橫列小黃白斑點。 |
|
2.黃帶型(forma
auraniaca):外形及體色與全綠型類似,但前胸背板前半部和頭的前半部為黃色,前胸背板黃色部份的後緣呈波紋狀。 |
|
3.綠斑型(forma
auraniaca):外形與前兩型類似,但體背為橙黃至黃綠色,腹面綠色。前胸背板前半部和小楯板基部各有三個綠色斑紋,另小楯板端部呈綠色,與兩前翅革質端部各有一綠斑排成一橫列。 |
(鄭清煥。2003。南方綠椿象。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69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危害狀:
水稻抽穗期被害,被刺食之穀粒成空穀;乳熟期被害,穀粒乾癟;糊熟期以後被害之穀粒在口針插入部位形成褐黑色斑痕,即所謂之斑點米(pecky
rice grain)。斑點米帶有難受之苦味,而降低米質。
(鄭清煥。2003。南方綠椿象。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68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防治方法:
一、 |
避免過澡或過晚栽植,引起椿象類之侵入危害。 |
二、 |
栽植於休耕田旁且長滿禾本科雜草之稻田,應於抽穗前清除休耕田雜草,以免繁殖於雜草內之椿象類至抽穗期遷入危害。 |
三、 |
若發現乳熟期至糊熟期到田中椿象類密度太高(50次掃網合計超過30隻),考慮使用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鹽藥劑防治1至2次。 |
(鄭清煥。2003。南方綠椿象。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71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
|
|
南方綠椿象 |
|
方綠椿象危害狀 |
(鄭清煥、李聯興,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第91頁) |
|
(鄭清煥、李聯興,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第9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