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象鼻蟲
(Rice weevil)
學名:Echin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
(鄭清煥。2003。稻象鼻蟲。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50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生態習性:
年發生二世代,第一世代成蟲出現於六~七月,第二世代出現於十月左右。成蟲在雜草越冬,水稻移植後,至本田危害。成蟲多棲息於稻株基部,以口吻插入葉鞘或莖內取食,其食痕常成橫排小孔,成蟲受驚時假死下墜。卵產於葉鞘組織內,幼蟲孵化後即潛入土中危害稻根,並於土中化蛹。
形態:
卵: |
長約0.6~0.9公厘,半透明淡黃色,呈橢圓形,而略彎曲,一端稍細。卵一般產於接近水面之葉鞘組織內,2至10粒產於一處。 |
幼蟲: |
體長約7~8公厘,體肥而兩端稍細,略向腹面彎曲,體色乳白而略帶黃色。頭小,淡褐色,大顎尖銳,呈黑色。第一節之硬皮板黃色。胴部無腳,各節有橫皺,生有黃褐色之細毛。氣孔赤褐色,稍向外隆起。 |
蛹: |
長約5公厘,裸蛹,包被於土窩內,口吻及觸角明顯,前胸圓形,翅鞘達第二腹緣後緣,向側方伸出幾與體呈直角。腹部末端之背面及其兩側各生一刺狀突起。 |
成蟲: |
體長約4.5公厘,體黑色,密佈灰色至黑褐色鱗片。頭基部呈半球形,口喙管狀細長略向下彎曲,觸角褐色,著生於管狀喙近端部,呈膝狀,由12個環節組成。前胸背板兩側頗圓,表面密被刻點呈黑褐色。小楯片小,灰白色。翅鞘略寬於前胸,兩側平行,後端略狹。每翅鞘上具有縱溝7條,近後緣之內側呈黑褐色,與前胸相連成明顯的縱形斑紋,而近前緣部份外側呈灰褐色。翅鞘近外緣處有一長方形白色小斑。各足脛節內側列生長毛,跗節4節,末節具雙爪。 |
(鄭清煥。2003。稻象鼻蟲。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51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危害狀:
水稻象鼻蟲之幼蟲於水稻發育初期潛入土中危害水稻根毛。每叢稻上往往可發現20餘隻幼蟲之危害,被害株漸次萎縮,稻葉黃褐色,嚴重時終至枯死。成蟲危害水稻莖部,將其口吻插入葉鞘組織,逐漸深入,致被害株枝新抽出葉片上可見橫列食痕孔洞,被害莖葉往往自備害處折斷。
(鄭清煥。2003。稻象鼻蟲。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50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防治方法:
插秧撒佈菸沙防治幼蟲時期,危害不若水稻水象鼻蟲之嚴重,防治水稻水象鼻蟲時可以一病防治。
(鄭清煥。2003。稻象鼻蟲。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52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