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萎凋病
英名:Bacterial wilt
病徵:
地上部罹病時,初期由下位葉開始萎凋,萎凋之葉片稍呈濃綠色水浸狀軟化,以後萎凋現象逐漸向上蔓延,有時植株呈半邊萎凋或側枝萎凋,葉片亦漸轉為黃褐色至深褐色水浸狀枯萎;嚴重時整株乾枯、死亡。埋於地下之莖部被害時,初期被害部外表無明顯病徵,但剝視皮層組織,則可見維管束組織呈水浸狀,並向上、下蔓延,後期根部腐爛,而造成植株萎凋、死亡。若將罹病組織切下置於清水中,往往可見細菌之菌泥由切口處溢出。
病原菌:
本病病原菌為Pseudomonas
caryophulli
,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呈桿狀,一般具單極生鞭毛,少部分為雙極生,鞭毛為一至數條。本病細菌屬革蘭氏陰性,其游動性,以氧化方式利用葡萄糖,其脫硝作用可產生氣體,其最適生長溫度為32-40℃,但以24~32℃為最適發病溫度。
發生生態:
洋桔梗植株之生育期任一時期均可被害而造成萎凋現象,但以高溫多濕時發生較為嚴重。切花後之傷口可助長病原菌之侵入、感染,是以宿根後發病往往較實生苗種植時嚴重。
防治方法:
同白絹病,但目前尚無推薦之防治藥劑,亦甚難以藥劑防治。
(農業世界雜誌 190期 P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