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 病徵:
本病害首先發生於鹽埔地區的洋桔梗栽培田中,本病外觀病徵主要為全株萎凋,病勢發展迅速,尤以莖頂的急速萎凋更為明顯,其莖部會產生淡黃褐色長條斑,根部亦褐化壞疽。本病是由青枯病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Pseudomonas sloanacearum
E. F. Smith )]所引起之細菌性萎凋病。
發生生態:
青枯病是一種全球各地普遍發生的重要細菌性病害,本病原菌在連績種植非寄主植物的土壤中可存活十年,在休耕的田土中也可維持四年以上,微酸性、溫暖及潮濕的土壤(pH6.2~6.6,土溫25~30℃)最適於本病原菌的生存,因此本病害在熱帶、亞熱帶較其他地區為嚴重,也是台海歷年來發生最嚴重及分布最廣的作物細菌性病害。
本病原菌可經由根部傷口入侵寄主植物,也可由修枝剪在花卉採收過程中由病株將病原菌傅至健株;病原菌會在寄主維管束中增殖蔓延,菌體會阻塞維管束而導致植株之缺水萎凋。
青枯病的寄主範圍很廣,包括三十多科二百多種作物。本省洋桔梗青枯病菌菌株可感染茄科作物,而茄科作物、紫蘇、蘿蔔及天堂鳥菌株而能感染洋桔梗,故洋桔梗青枯病菌可能為本土病原菌。
防治方法:
一、 |
避免連作,同時避免與茄科作物、紫蘇、蘿蔔等青枯病菌寄主輪作。
|
二、 |
拔除並燒毀病株。 |
三、 |
植前以必速滅作土壤處理。
|
四、 |
植前施用尿素。 |
五、 |
進行採收器之消毒。 |
(農業世界雜誌 190期 P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