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蔬菜-萊豆

 
項目符號 葉菜類
項目符號 根莖菜類
項目符號 果菜類
項目符號 毛豆
項目符號 冬瓜
項目符號 玉米
項目符號 西瓜
項目符號 長豇豆
項目符號 南瓜
項目符號 扁蒲
項目符號 洋香瓜
項目符號 胡瓜
項目符號 苦瓜
項目符號 茄子
項目符號 甜椒
項目符號 番茄
項目符號 絲瓜
項目符號 菱角
項目符號 萊豆
項目符號 豌豆
項目符號 花菜類
項目符號 食用菇類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莖枯病
根腐病
病毒病
猝倒病

白粉病

炭疽病

煤黴病

濕腐病

根瘤線蟲

 

莖枯病 (Stem blight)

病原菌:包括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萊豆苗莖枯病)Macrophomina phaseolina (萊豆灰莖枯病)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192頁。葉瑩編。)

病原生態:
  
病原菌經由子葉侵入莖部,幼苗子葉脫落後,病原菌無法感染萊豆。病原菌亦可經由種子帶菌和土中存活。經測試萊豆各品種間對病原菌的抗感性,以大粒萊豆白仁種的感病性最高。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192頁。葉瑩編。)

病徵:
  
萊豆苗莖枯病又叫黑腳病,高溫的秋季容易發生,為萊豆重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主要為害幼苗期,植株在播種後1218天表現病徵,初期由子葉基部出現黑褐色水浸狀斑,隨著病勢發展,病斑沿著莖部向上下蔓延擴大,終至幼苗莖部乾枯及壞死,罹病莖部出現許多黑色小點,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

       萊豆灰莖枯病或稱炭腐病,發生於高溫多雨的季節,病原菌感染莖、葉部及豆莢,不論幼苗或成熟植株均會受害。罹病部位初期出現形狀不規則、黑色壞疽、凹陷的小斑點,隨後漸次擴大,有時斑點融合成大病斑造成葉片枯萎,罹病莖部則乾枯,並且出現許多黑色小點,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器或菌核,植株終至黃化萎凋而枯死。國外報導本病為重要病害,但台灣目前僅少數地區發現,主要的萊豆栽培區並不多見。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第192頁。葉瑩編。)

防治方法:

一、

種子粉衣消毒或採用清潔種子,避免菌核混雜其中。

二、

以水稻、玉米或其他穀類作物輪作,藉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之族群密度。

三、

注意田間管理,避免土壤過濕或過乾。

四、

延後播種期。

(陳文雄、郭章信。1999。豆菜類-萊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47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左:初期在子葉基部之病徵
  右:後期幼苗莖部受害
(陳文雄、郭章信,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