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點病
(Leaf spot)
病原菌:Asperisporium
caricae (Speg)Maubl (無性世代)
Mycosphaerella caricae Maubl (有性世代)
病徵
本病原菌可危害葉片及果實。初發生時,先於下位部之老葉背面產生水浸狀小點,隨後褐變,終而成為直徑1~3公厘之不規則小黑點,黑點略突出於葉之下表皮,此為病菌之孢子褥(Sporodochium),上著生大小約14~26x8~12μm
橢圓、卵圓或倒洋形之分生孢子。病斑之背面則轉為灰白至褐色,病斑老化後,有時會著生黑色小點,為病菌有性世代之子囊殼。環境適宜時,整葉迅速密佈小黑點,高濕時,黑點上有時會著生白色次寄生真菌,組織隨之壞死乾枯,繼而往上蔓延,如防治不當,2~3個月後植株僅剩心部少數葉片。該病發生於果實時徵狀與葉片上者相同,但黑點略微凹陷。
發病生態
主要發生於涼冷潮濕之季節,因此於山區9月底至10月初即可發現病株至12月及翌年1、2月間即達到發病高峰。較乾燥溫暖之平地發生稍晚,於12月中旬始普遍發生,而於2~4月達高峰,7~9月則罕見本病。本菌喜中溫高濕,其分生孢子於10~30℃間均可發芽,而以24℃最為適合,濕度愈高發芽率也愈高,尤其在水中發芽情形最好。
本病之初次感染源可能是著生於病葉上之子囊孢子,第二次感染則為分生孢子,以往曾有報告指出,本病可經由種子傳播。
防治方法
一、 |
清除園內病葉及病果,並保持果園良好之通風。 |
二、 |
施行化學防治:目前本病尚無正式推薦之化學防治藥劑,可於發病初期參考選用下列藥劑噴灑: |
|
1. |
50%免賴得可濕性粉劑1500倍。 |
|
2. |
70%甲基鋅乃浦可濕性粉劑500倍。 |
|
3. |
80%錳乃浦可濕性粉劑400倍。 |
|
4. |
75%快得保淨可濕性粉劑800倍。(各藥劑均加展著劑
Triton CS-7,每隔7天一次,連續3、4次,噴灑時藥液應噴及葉背)。上列藥劑中,免賴得及快得保淨對白粉病也有優良之防治效果。 |
|
(,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
木瓜病蟲及防治第20頁)
|
|
|
|
果實上的病徵 |
|
葉片上的病徵 |
( ,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
木瓜病蟲及防治第20頁) |
|
( ,1994,台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叢書
木瓜病蟲及防治第20頁) |
|
|
|
葉片上的病徵 |
|
|
( 王惠亮,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90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