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果樹-木瓜

 
常綠果樹
木瓜
印度棗
百香果
枇杷
柑桔
香蕉
荔枝
草莓
番石榴
椰子
楊桃
鳳梨
蓮霧
龍眼
檬果
釋迦
落葉果樹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赤圓介殼蟲
赤葉蹣
茶細蹣
有翅蚜蟲
非洲大蝸牛
螺旋粉蝨
螺旋粉蝨 (Spiraling whitefly)

學名: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

生態習性
  成蟲產卵呈螺旋狀排列,並分泌白色蠟物覆蓋其上借以保護,卵期約4-6日,卵孵化後若蟲移於葉背葉脈旁棲息吸食,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病,2齡若蟲後由體背分泌白色粉狀及絲狀物,部份粉狀物或假蛹殼散落於葉片沿於蜜露上形成銀黑色之煤病,故有銀色樹變之稱,對木瓜葉片之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影響甚大,另其白色粉蠟物及蛹殼到處飛揚,對環境亦構成污染。其若蟲期約20.5日。成蟲蛻化後,棲息於葉背吸食,交尾後,於晨間活動,尋找新鮮葉片產卵。

形態

卵: 長橢圓形,長約0.3毫米,淺黃色,老熟時呈褐色,藉卵柄固著於葉片。
若蟲: 一齡若蟲淺黃色,透明,長約0.3毫米,體形扁平呈橢圓形,具足及觸角。二、三齡若蟲體亦呈橢圓,足及觸角退化,體表覆有白色蠟質棉絮狀的分泌物。第四齡蟲與三齡蟲相似,但蟲體較大且厚實,體上的分泌物更多,體長寬約為1.0X0.9毫米。
成蟲: 體黃色,體長2.0毫米,翅具白色蠟粉,其上有一黑圓點。

危害狀
  成蟲產卵呈螺旋式排列,並分泌白色臘物覆蓋其上藉以保護,卵孵化後若蟲於葉背棲息吸食,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病,2齡若蟲以後,由體背分泌白色粉狀及絲狀物,部份粉狀物或假蛹殼散落於葉片沾於蜜露形成銀黑色之煤病,故有銀色樹變之稱,對植物之光合作用,觀賞品質影響甚大。另其白色粉臘物及蛹殼到處飛揚,對環境亦構成污染。成蟲蛻化後,棲息於葉背吸食,交尾後,於晨間活動,尋找新鮮葉片產卵。

發生時期
  本蟲整年均可發生於本省南部均可發生,1~3月受低溫影響其繁殖較為緩慢,危害也較為緩和,4~5月溫度略升,其族群密度略增,6~9月因逢梅雨及高溫氣候,其密度大幅下降,殘存於植物基部葉片或樹蔭底下之植物上,10月後雨量漸減, 氣候轉為乾旱,其密度因而增加,11月達高峰,12月後受低溫影響,其密度略減。

防治方法

一、 清除、燒燬被害老株或廢耕園,避免成蟲羽化後繼續蔓延及感染新植之幼株。
二、 種植木瓜可搭簡易網室隔離,防止螺旋粉蝨侵入。
三、 露地栽培木瓜於本蟲初期發生時可噴施90%納乃得可濕性粉劑3000倍,每週噴一次,連續2~3次,以後視情況再施藥。
(溫宏治,1996,興農雜誌紀念刊第17頁)
螺旋粉蝨為害葉片 螺旋粉蝨為害果實
(溫宏治,1996,興農雜誌紀念刊第20頁) (溫宏治,1996,興農雜誌紀念刊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