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花卉-菊花

 
項目符號

切花
項目符號

大理花

項目符號

天堂鳥

項目符號

火鶴

項目符號

白鶴芋

項目符號

百合

項目符號

夜來香

項目符號

非洲菊

項目符號

洋桔梗

項目符號

紅薑花

項目符號

唐菖蒲

項目符號

康乃馨

項目符號

彩色海芋

項目符號

菊花

項目符號

滿天星

項目符號

盆花

項目符號

香花植物

項目符號

觀葉植物

項目符號

蘭花

項目符號

種苗

項目符號

草皮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白絹病
白銹病
炭疽病
細菌性軟腐病
莖腐病
菌核病
萎凋病
黑斑病
黑銹病

灰黴病
莖腐病 (Basal stem rot )

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臺灣菊花生產除供應內銷外,冬季亦供應外銷,雖然一年四季皆有種植,但以冬季切花者最多。平地一年四季亦可育苗,但入夏之 6-9 月高溫期育苗較困難,除菊花性喜較涼冷之氣候外,因遇高溫多濕時扦插苗易發生莖腐病,導致缺苗,或受害後未死亡,造成植株定植田間後發育較緩,因而發生品質不一現象,對菊花之產量及品質影響頗大。因此曾有夏季至高冷地育苗及利用設施遮雨及高床之構想,後因植保素一號 (內含奈乙酸鈉鹽及免賴得) 之推薦,使育苗問題獲得解決,產銷調節因而順利推行,定期而準時供應健康苗促使臺灣菊花育苗逐漸專業化。

病徵:
  
病原菌由插穗基部侵入,亦可由切口侵入莖部,初期靠近地面之葉片呈現水浸狀腐爛,高溫多濕時擴展迅速,致所有葉片由下向上變黑,並造成莖部腐爛,最後整株死亡。菊花幼苗被感染後,初期於白天會呈失水狀,於晚間恢復壯旺,嚴重時被感染的莖組織及近地面之葉片呈現黑腐狀,最後輸導組織被害。病原菌藉病葉上生長之菌絲向四周健株接觸傳染,常在苗圃中形成圓形之缺株區。本病發生於高溫多濕季節,故夏秋季多雨時發病多。
  本病多發生於苗期,故又名苗腐病。病徵由下向上蔓延,首先是基部靠近地面之莖葉出現褐色至黑色水浸狀病斑,病斑迅速擴大至整個葉片而變成黑腐,病勢向上發展致使上方葉片亦出現褐色或黑色病斑,然後黑腐,當頂芽被害而腐爛後,全株即呈黑腐倒伏而死亡。在適當環境下,2-3日內,被害幼苗死亡。在苗床最初只有數株被害,通常多由苗床中間開始,很少由苗床邊緣發生,迅速向四周蔓延,而成一圓形的枯死圈,嚴重時整個苗床皆受害而致廢棄。黃褐色菌絲由病株蔓延至土壤表面,但甚少產生菌核。頂芽愈近地面,愈容易受害而導致全株死亡,有時頂芽受害後並不引起全株死亡,若下位葉仍完好未被害,則由葉腋長出新芽,而形成不正常生長。菊苗定植後很少發生本病,但在連續陰雨下,仍可能造成嚴重為害,甚至到開花期仍有被害情形發生。本田期被害株大部在近地面之葉片和莖部,表面受害而呈褐腐或黑腐,最後因輸導組織被破壞,而致全株死亡,此現象多發生於定植後數週內。如被害株不死亡則比健株矮小,生長不平衡,末端葉片較小,所開之花品質也較差。

病原菌:

分  類: Basidiomycetes (擔子菌綱)
Hyphomycetinae (絲孢亞綱)
Agonomycetales (無孢目)
Agonomycetaceae (無孢科)
Rhizoctonia (絲核菌屬)
分  佈: 全世界所有菊花栽培區於高溫多濕季節皆會發生。
寄  主: 除為害菊苗外,本病菌對水稻有病原性,但病斑較小而無明顯的虎斑。其他寄主則仍未測試。
形  態: 幼齡菌絲透明無色,但成熟之菌絲漸變為淡褐色,分枝皆形成於近尖端之隔膜處,且呈直角,稍縊縮。培養一星期後常有念珠狀 (Monilioid) 細胞產生。菌核需較長時間方可形成,扁球形,大小以 16℃ 下形成最大,平均大小達 823×1,455μm,12℃ 和 20℃ 所產生之大小相近,分別為 425×724μm 和 494×852μm。
生  活  史: 本病病原菌可以菌核狀態殘存土壤中相當久的時間,遇寄主時發芽為害,高濕時寄主上會產生菌絲,並向四周蔓延而為害鄰近植株。

發生生態:
  
本病病原菌為土壤棲息菌,主要為害苗床期之插穗,尤以排水不良之低窪地更為嚴重。炎熱天氣,午後陣雨放晴後,更有助於本病之擴散。春冬兩季甚少發生。
  本菌菌絲生長溫度範圍為 12-36℃ 之間,最適溫為 28℃。菌核則於 12-28℃ 間皆能產生,以 16℃ 產生最多,隨溫度增加而減少,32℃ 則不產生。

傳播途徑:
  立枯絲核菌雖具產生菌核能力,但田間對菊花的感染主要以菌絲體傳染。

防治方法:

一、 選擇排水良好田地做苗床,苗床上栽培介植質以使用新河沙為宜。發現病害發生時,則移除帶菌介質並殺菌消毒。
二、 扦插苗處理:
1.   扦插前先用6.5%鐵甲砷酸銨溶液1500倍,浸10分鐘。
2.   扦插時以98%乙酸納2公克及50%免賴得可濕性粉劑1克,加水溶解後混合滑石粉1公斤攪扮均勻,待乾後以乾粉沾於莖基部,可保護傷口並促進發根。
3.   50%貝芬替可濕性粉劑1500倍
4.   53%貝芬得可濕性粉劑1500倍
5.   65%貝芬得 可濕性粉劑1000倍,扦插後施藥一次至全株濕潤。
(植保手冊(1996),p.428)
三、 插穗保護:
1.   保護莖基部傷口之方法:插穗採後於莖基部造成傷口,需加以保護,一般可利用化學藥劑防治、生物防治及改變栽培管理方式等方法。目前可應用之藥劑有 50% 貝芬替可濕性粉劑 1,500 倍、53% 貝芬替可濕性粉劑 1,500 倍及 65% 貝芬替可濕性粉劑 1,000 倍。
2.   扦插前以 6.5% 鐵甲砷酸銨溶液 1,500 倍浸漬 10 分鐘。
3.   扦插時以植保素一號之乾粉沾於莖基部,可保護傷口並促進發根,植保素一號之配方乃將 98% 荼乙酸鈉 2 公克及 50% 免賴得可濕性粉劑1公克加水溶解後混入1公斤之滑石粉中,待乾燥後使用。
四、 採用無病原菌感染之清潔栽培介質作為扦插苗床,若不幸仍發現病害發生,則迅速移除帶菌介質,並填充新鮮、健康之介質。扦插苗床需保持無感染狀態,必要時於扦插前進行殺菌消毒。

參考文獻:

1. 呂理燊、楊秀珠、涂振鑫。1982。菊花莖腐病防治及健康苗育成之初步研究。中國園藝 28:82-91
2. 謝式坢鈺、羅靜儀。1976。菊花莖腐病之研究(1)病徵及病菌之生理性質。植保會刊 18:338-345
3. 吳文希、郭美慧、陳昇明、劉顯達。1990。菊花莖腐病之綜合防治。植保會刊 32:77-90
4. Horst, R. K. and Nelson, P. E.  1997. Rhizoctonia stem rot.  Compendium of chrysanthemum diseases p16.  APS PRESS. p.62.
    
(楊秀珠1996農藥世界160期第21頁) (楊秀珠1986興農214期第67頁
(楊秀珠1987興農225期第39頁) (楊秀珠1987興農225期第39頁)
菊花莖腐病   菊花莖腐病之受害苗株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0,植物保護圖鑑系列7,第23-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