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極早熟品系臺稉育58433號的育成
作者:許志聖、楊嘉凌、張素貞
公佈日期:103 年 09 月 11 日
研討會論文
345
臺稉育58433號係由農業試驗所於民國81年第一期作以株型優良、豐產的臺農育81815號與早熟、米質優良的越光雜交後,於F4代送交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進行新品系觀察試驗。本場歷經觀察試驗、初、高級產量比較試驗汰選後,將其晉升入民國87年區域試驗及各項特性檢定,結果顯示臺稉育58433號的全生育日數第一期作110天,第二期作為88天,較一般早熟品種臺中190號、高雄142號及臺稉1號一期作早約5~12天,二期作早熟10~20天,為極早熟品系。臺稉育58433號於初、高級產量比較試驗的心、腹、背白總和均為0,區域試驗二年、三地點共7個樣品的米質分析中,僅有一樣品的背白為1級,一樣品的腹白為1級外,餘心、腹、背白均為0,而在第二期作的食味檢定,臺稉育58433號食味與臺稉9號相當,顯示臺稉育58433號為一米質優良的品系。臺稉育58433號具有耐寒、不易脫粒與不易穗上發芽的特性,但其易倒伏與不抗
病蟲害的特性於栽培上應多加注意。由於本品系為極早熟品系,栽培上應著重基肥與生育初期追肥的施用,建議於第一期作插秧後20天,第二期作插秧後15天內,追肥即應施用完畢,以增加有效分蘗數,發揮高產潛能並應力行曬田,以強化根系發育,避免倒伏。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遺傳與育種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農業長期生態系不同耕作制度對作物生產力之影響 113/10/23
- 2024長期生態研討會113/10/23
- 雲嘉南水稻瘤野螟與飛蝨密度升高,臺南場籲請把握水稻抽穗期之防治113/10/09
- 山陀兒颱風過後,本場籲請農友進行災後作物復耕工作113/10/04
- 二期稻作瘤野螟密度飆升、稻細蟎現蹤、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範水稻重要害蟲113/09/24
- 臺南區農情月刊339期-凱米颱風後水稻災後輔導及復耕措施113/09/16
- 花蓮區農情月刊--水稻品種再添生力軍本場育成新品種 花蓮27號正式命名成功113/09/03
- 二期稻作慎防瘤野螟侵害,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多加留意,適時防治113/09/02
- 水稻二期作也會發生稻熱病,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注意病害發生與防治113/09/02
- 關山鎮稻米達人選拔賽吳承鴻農友榮獲冠軍113/08/09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
知識家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