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建立友善環境之稻麥輪作技術成果觀摩會
							作者:蔡本原;林訓仕;
							公佈日期:107 年 03 月 22 日
						
						建立友善環境之稻麥輪作技術成果觀摩會
中華民國107 年3 月20 日
  為配合建立友善環境之雜糧與特用作物生產體系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3 月20 日(星期二)上午10 點30 分於彰化縣大城鄉吳一志農友示範田舉開「稻麥輪作技術成果觀摩會」,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林學詩場長、中區分署林美華副分署長及大城鄉農會蔡南輝總幹事共同主持,介紹豐產中晚熟小麥與水稻輪作之栽培技術,共有120 名農友前來參加,現場熱烈討論。
  林學詩場長表示,彰化縣大城鄉小麥栽培面積已是全國之冠,期待稻麥輪作耕作制度能幫助農民創造更佳的收益,農糧署中區分署副分署長亦期待能有更多農友投入雜糧耕作。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目前種植小麥農友多採水稻-水稻-小麥輪作,此耕作模式土地無休閒時期,易使地力耗盡,且為爭取一期水稻插秧期程,經常提早採收小麥,造成品質及產量下降。因此,為提升國內雜糧生產並穩定收穫品質,增加雙期作水稻其中一期轉作雜糧意願,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採友善環境耕作,利用豐產中晚熟小麥建立小麥-水稻之輪作制度,栽培期間無施用化學病蟲害防治藥劑,結果顯示,小麥田間生長情形良好,產量提升15%以上。
  國內為調整稻米產業結構及活化休耕農地,透過大糧倉及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希望可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本次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建立之友善環境小麥-水稻之輪作制度除符合上述目標外,亦可提升小麥產能及增加農友的收益,同時又可以達到永續與友善環境生產的目標。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麥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 蝴蝶蘭永續管理中黃葉病感染源之探討與管理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