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芽孢桿菌屬細菌處理甘藍種子對黑腐病之防治效果探討
作者:陳俊位;黃姿碧;曾德賜
公佈日期:111 年 12 月 28 日
甘藍黑腐病(black rot)為全球十字花科蔬菜之重要病害,其可藉由種子進行長距離傳播,在世界各地造成嚴重危害。目前化學藥劑防治與種子消毒處理並無法有效控制本病害的發生與蔓延,且甘藍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菌株抗藥性亦已產生,而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栽培品種抗病能力弱,生物農藥遂為本病害防治的新途徑。本研究擬篩選具拮抗黑腐病菌的枯草桿菌,應用於十字花科蔬菜種子上,以減少種子攜帶黑腐病菌。將所搜集的枯草桿菌菌株與黑腐病菌進行對峙培養,結果以WG6-14(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TKS1-1 (B. subtilis)與SP4-17 (B.megaterium)三菌株拮抗能力最強,其次為TCB9407 與TCB102-B7。將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 amyloliquefaciens) TCB102-B7、TCB9407 與WG6-14 及枯草桿菌(B. subtilis )TKS1-1 等菌株進行量產醱酵,製備完成後取樣分析菌量與醱酵菌液養分成分,並與黑腐病菌進行對峙培養,抑制圈半徑在1 cm 以上。將各菌株之醱酵菌液與甘藍‘台中1 號’種子進行拌種試驗,初步檢測種子上各液化澱粉芽孢桿菌與枯草桿菌菌株帶菌率100%,種子帶菌量則以TCB102-B7 最高,每粒種子上可達4×105cfu 以上,各菌株並有抑制種子黑腐病菌發生及提升幼苗發芽率效果。綜合試驗結果顯示所篩選之芽孢桿菌屬細菌可減少種子上所攜帶之黑腐病菌,可做為未來甘藍種子採種後拌種使用之生物製劑。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