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吉野一號米-廣植:南國沃野-吉野村與吉野圳--08
作者:范雅鈞
公佈日期:112 年 01 月 09 日
書目
695
吉野米
移民村建立以來,由於台灣總督府殖產興業政策以米、糖為中心,東台灣以甘蔗為主要推廣經濟作物,稻米次之。等到水利工程逐漸完備,有水才有水田,水稻及陸稻的種植面積才逐漸超過蔗園,成為主要作物,不僅移民得以自足,還能提供市場銷售。水稻經營是集約農業代表,除了水利設施完備,田間管理需深耕細作,農業技術門檻較高。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九年間,三個移民村水稻的每甲產量大多不超過十石,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五年間,每甲產量提昇到十石以上。一九三五年,吉野村水稻每甲產量達十九點二七石,豐田村十點二九石,林田村二十點二石。一九三六年起,林田村突破二十石,每甲最高量曾經達到二十五石以上,遠高於當時台灣稻米每甲平均產量十三點七七石。
為了供應日本母國的稻米需求,台灣總督府統治一歲三熟的熱帶台灣,不僅追求稻米產量增加,也致力於稻米品質提高。如何改良稻種品質,主要官方路線有二:改良在來米種、引進日本優質米種。除了官方積極進行之外,隨著越來越多日本人移居台灣,日本人習慣吃稉稻,吃不慣台灣在來米的秈稻,早有人引進日本稻種在台灣各地小規模試種、就近銷售。對於接受新品種並且試種,並且可以提高收益,台灣農民態度開放且積極。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資訊
延伸閱讀
- 花蓮區農情月刊--行政院 卓榮泰院長蒞臨有機農業研究中心 期待中心實踐有機農業發展與國際鏈結113/11/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水稻害蟲黑椿象 預防大作戰113/10/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標靶治療、精準省工 本場開發無人機GPS定位赤眼卵寄生蜂球投放技術113/10/25
- 花蓮區農業專訊--農業部新聞 破解!漲公糧迷思113/10/08
- (73卷3期)台灣農業研究113/09/30
- 花蓮區農情月刊--年度試驗考評 本場轄區走透透113/09/03
- 花蓮區農情月刊--有機農業科研策略工作坊 農業部所屬機關共同研議有機農業未來研究方向113/09/03
- 花蓮區農情月刊--水稻品種再添生力軍本場育成新品種 花蓮27號正式命名成功113/09/03
- 花改場--「柚見早收百分百 好鮮原味作伙來」文旦早收技術成果發表113/09/03
- 花改場--標靶治療 精準省工-無人機GPS定位投放赤眼卵寄生蜂球技術113/09/03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