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吉野一號米-再生:新品新酒-尋找地方共同記憶的復耕--03
作者:楊大吉;宣大平;劉興榮;邱淑媛;曾竫萌;黃佳興;范雅鈞;葉育哲;李睿家
公佈日期:112 年 03 月 23 日
書目
440
社區文史工作者的復耕
篤農家彭湧川,一九二九年次,六歲時隨父母自新竹北埔遷居今日花蓮市,學校畢業後在在花蓮醫院擔任藥劑師,擁有藥劑師執照。妻子娘家在吉安鄉稻香村經營辦桌生意,婚後不久辭去醫院工作,改到吉安鄉開農業行,農藥行生意幾年後經營不順,陸續結束營業,轉業專職務農,種植番茄、大小黃瓜、香瓜等經濟作物,以及輪作吉野1號水稻田。彭湧川長女彭榮美回憶推測,父親與改良場曾賢瑞先生是好朋友,應該是曾賢瑞先生推薦,獲得蘇昌吉先生同意,取得吉野1號稻種開始種植。
「我父親是美食家,吃過吉野1號覺得太好吃了,所以自己研究怎麼種、怎麼育種,種得好都留著自己家裡吃,多的才送人或賣人。」篤農家彭湧川堅持栽種吉野1號,連續栽種將近四十年,直到八十多歲過世前幾年才不下田。自己種,也推薦別人種,甚至慷慨分贈稻種,有幾位農民曾試著種植吉野1號,但是稻桿高、易倒伏、不好照顧,紛紛放棄。花改場同仁吳建枝先生,因為也覺得吉野1號米好吃,從彭湧川先生處分到稻種後,種一小片吉野1號自家用,「米好吃,但是真的不好種」。這幾十年間,有記者想瞭解吉野1號,大多訪問篤農家彭湧川。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資訊
延伸閱讀
- 花蓮區農情月刊--行政院 卓榮泰院長蒞臨有機農業研究中心 期待中心實踐有機農業發展與國際鏈結113/11/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水稻害蟲黑椿象 預防大作戰113/10/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標靶治療、精準省工 本場開發無人機GPS定位赤眼卵寄生蜂球投放技術113/10/25
- 花蓮區農業專訊--農業部新聞 破解!漲公糧迷思113/10/08
- (73卷3期)台灣農業研究113/09/30
- 花蓮區農情月刊--年度試驗考評 本場轄區走透透113/09/03
- 花蓮區農情月刊--有機農業科研策略工作坊 農業部所屬機關共同研議有機農業未來研究方向113/09/03
- 花蓮區農情月刊--水稻品種再添生力軍本場育成新品種 花蓮27號正式命名成功113/09/03
- 花改場--「柚見早收百分百 好鮮原味作伙來」文旦早收技術成果發表113/09/03
- 花改場--標靶治療 精準省工-無人機GPS定位投放赤眼卵寄生蜂球技術113/09/03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