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發芽-花蓮原住民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奇美部落--03
•Amis
藥草野菜奇密社-奇美部落
keliw苧麻
學名:Boehmeria nivea var.nivea
在奇美國小一隅,種植著幾株苧麻,這是2019年回到奇美國小教學的UmaySiki連佩君種植管理的。苧麻種原是跟著奇美耆老在部落尋得的古老品種,這種苧麻採收時,可高達180公分以上。處理好的纖維,韌性好不易斷。
Umay成長過程沒有見過自己部落有傳統工藝,但很想了解阿美族的傳統編織與圖騰,大學時嘗試將編織加入設計之中。同時也開啟了編織的學習之路,一路走來與不同領域老師耆老學習。在不同部落與織女們共織創作,嘗試了不同材質,香蕉絲、毛線、苧麻等。平時除了觀看傳統編織的文物老件自我摸索之外,在織作過程中也經常引來部落長輩觀看,互相討論學習交流。
在奇美國小任職期間,期待能將苧麻種植融入日常教學之中,校園中的苧麻,就是她帶著學生一起種植觀察,將苧麻種植處理融入校本課程裡。有感於織布學習不易,Umay說:「如果有朋友想學習,我很願意分享,希望能夠將學習來的知識,持續傳承」!
農事管理:種植的種原來自奇美的苧麻種,一開始將採集來的地下走莖,整理好放置陰涼處讓走莖略為陰乾。這個做法是避免走莖發霉,影響種植下去的發芽率。當苧麻從土裡發芽之後,依照苧麻的生長,將苧麻葉順勢打下,只留上方嫩芽及一些頂葉,打下來的苧麻葉放在植株旁可當作覆土養分。這樣能幫助苧麻抽高生長,這個部分需觀察,並且仰賴人力照顧。當植株的莖呈現咖啡色之後,就準備進行採收了。經過農事管理的苧麻,植株高大纖維長,一年可以有三次採收。
工藝文化:苧麻採收之後,要成為可以織布的苧麻線,又是一項工序繁複的工作。首先要刮纖,將苧麻莖取下,刮除有黏性的表皮。再經過浸泡、沖洗,日曬才能看出那絲絲分明的苧麻紗線。如果纖維摸起來還有膠質的感覺,要再經過沖洗日曬。Umay說曾有耆老拿出收藏已久的苧麻線,摸起來有些硬硬的,於是她再浸泡日曬那些苧麻線,結果他們恢復柔軟潔白的質感,讓耆老很開心。
曬好的苧麻,要進入下一個工序,從捻線到績麻,耗時又費工,捻線加強了苧麻的韌性,績麻成綑才能完成可以織布的線材。這些都是為了織布的準備工作,而織布更是一項文化累積而來重要工藝。從種植苧麻、捻紗成線、到密織成布,經過的時間,往往已超過一年。一件苧麻衣是孩子成年祝福的禮物,是嫁粧,是家族傳承的圖文,是傳家的被單,更是重要珍貴的文化。繁複的工序承載著扎實的文化養成。
在奇美國小種植的苧麻已生長第二年,Umay將苧麻融入校本課程,帶學生從日常中觀察學習。之後也將帶領學生一起採收、捻線、到織布,一步步將學習到的知識,傳承下去。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業推廣教育-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本場廣告訊息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107年11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本場新進人員介紹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新型態農業耕作觀摩會》充分發揮"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107年北部地區甘藷栽培管理技術暨產業輔導研討會活動紀實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農業技術諮詢服務暨傾聽人民心聲座談會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健康有禮-有機(轉型期)黑豆茶包上市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用手機找農機 農耕省工一把抓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閉幕 凝聚各界共識 打造全民農業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2期-------------本場廣告訊息11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