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花改場辦理原力學堂-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 找回馬佛部落釀酒文化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了振興部落釀酒文化,找回傳統酒麴製作及復育酒麴植物,113年7月17日在馬佛部落魚的家休閒農場辦理「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第一階段之課程,協助建立酒麴製作知識及植物繁殖技術,促進傳承與延續酒麴植物及釀酒文化。有馬佛部落及其他部落的族人踴躍參與,現場座無虛席。
花蓮農改場劉興榮科長表示,為了解決部落長期農業發展瓶頸,農業部所屬11個試驗改良場所共同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透過導入農業科技能量,希望為原鄉找到新出路。無論在技術層面的保種、生產及加工,或是知識建立層面的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數位典藏、人才培育、休閒體驗等不同面向,近三年輔導成果相當豐碩,部落已經出現轉變契機,未來仍會持續和部落打拼,再創另一成果佳績,達到提升部落經濟、促進青年回流目標。
隨著阿美族酒麴製作技術逐漸流失,同時族人也意識到面臨斷層的危機,開始積極回復傳統酒釀文化技藝。本次課程依馬佛部落對傳統知識建立之需求,規劃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課程,由於酒麴製作需要時間發酵,因此本次課程分二階段進行,分別第一階段是7月17日及第二階段是8月1日。
本次是第一階段課程,包含認識馬太鞍耆老傳承酒麴植物、傳統酒麴實作、食品衛生與安全-以酒釀為例等課程。師資陣容堅強,邀請具有酒麴教學經驗的法拉罕.阿蹦講師,她表示各部落製作酒麴所用之植物略有不同;除了在製作過程中要保持衛生乾淨外,還需特別注意在發酵過程的環境溫度控制,才能釀造出道位的味道。花蓮農改場陳柏翰助理研究員則表示,降低釀酒加工污染方法,菌種、水源乾淨、器具消毒、人員衛生等要注意。
馬佛部落青年陳林俊佑表示,了解酒麴製作的長輩愈來愈少,而且酒麴植物也在部落裡逐漸消失,為了找回部落製作釀酒文化技藝,因此參與此次研習課程。藉此課程了解到傳統製作酒麴過程及植物運用,回去後會把學到知識推廣到部落,更希望在即將到來的豐年祭,族人能喝到傳統手作酒釀飲品,文化傳承的意義更為深遠。
馬佛部落農友及族人表示,感謝花蓮農改場為部落文化振興盡心盡力,第一階段課程規劃相當滿意,除了酒麴製作及植物運用貼近部落文化外,酒麴製作講師更是由部落族人擔任,了解族人學習需求及方式,學習及溝通無障礙。第二階段將於8月1日辦理,將教授酒麴釀造及酒麴植物保種技術,期勉學員持續參與第二階段課程,獲得完整知識。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加工 > 製酒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加工 > 食品加工-其他
- 花蓮區農情月刊--臺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來訪 交流農業生態營造及原鄉傳統作物保種與應用114/07/08
- 花改場--馬太鞍小米栽培管理班落幕 為部落注入文化傳承強心劑114/07/08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政策宣導~前瞻基礎水環境建設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政策宣導~前瞻基礎城鄉建設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本場廣告訊息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106年7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農業技術諮詢服務暨傾聽人民心聲座談會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最新訊息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新竹關西李記醬園新廠開幕114/07/04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5期-------------三秒變專家!在家照顧蝴蝶蘭好簡單 栽培管理全攻略11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