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花改場開設原力課程 振興馬佛部落傳統酒麴技藝
為了振興部落釀酒文化,找回傳統酒麴技藝及復育酒麴植物,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8月1日,假魚的家休閒農場舉辦原力學堂「馬佛部落酒麴製作及保種繁殖班」第二階段課程,吸引馬佛部落及其他部落阿美族人前來學習,參加學員均表示獲益匪淺,課程內容有助於建立酒麴製作知識及植物繁殖技術,促進傳承與延續酒麴植物及釀酒文化。
花蓮農改場葉育哲秘書表示,承載原住民文化的傳統作物,近年來受到社會變遷影響,面臨斷層的危機,如小米品種及酒麴植物逐漸流失,農耕智慧及傳統技藝也跟著消失在部落。因此透過本次課程,除了找回傳統酒麴製作技藝及植物外,花蓮農改場也希望建立符合安全性的釀酒流程及不同部落傳統酒麴的特性與風味,另外也積極協助部落復育酒麴植物,提供專業保種技術,讓失傳久遠的酒麴植物,能夠再度重現在部落。
第二階段課程首先登場的是原住民釀造文化介紹,為學員揭開原住民傳統釀造文化面紗,法拉罕.阿蹦講師表示,每個地區的釀酒技藝都體現了各自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習俗,尤其是透過豐年祭獻酒,不僅拉近與親人及長輩距離,也是與族人溝通的橋樑。
接著是釀造實作課程,也為上一階段完成的酒麴,進入最後一哩路,製做成酒釀。學員聚精會神將上次自己製作的酒麴敲碎,化為麴粉再加水倒入糯米中拌勻,再盛入容器中,放置3至5天發酵就會變成酒麴。法拉罕.阿蹦講師提醒學員,容器須放置於室內溫度28-35度,尤其瓶蓋勿轉緊及直曬陽光,以確保成功。
最後一堂是酒麴植物繁殖及保種技術實作,由花蓮農改場的邱晨助理研究員分享,教授學員如何提高存活率的要領,現場提供九層塔、山素英、過山香、大葉田香、紫蘇等材料,學員透過扦插及播種實務操作,更快掌握繁殖技術技巧,為部落復育繁殖打下根基。
綠野香坡農村發展協會理事長張秀真表示,馬佛部落族人早年有釀酒文化,由於酒麴植物流失及酒品易取得,自釀酒麴已慢慢消失。族人開始意識振興文化重要性,因此本次參與的馬佛部落有中年婦女外,也有年輕一代的族人共同參與,為部落的釀酒文化命脈盡一份心力。同時也因應即將到來的部落豐年祭, 終於盼到喝到自釀酒釀,找回傳統風味記憶,並期望永久傳承下去。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加工 > 製酒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加工 > 食品加工-其他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3期-------------政策宣導~農民職業災害保險113/11/01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3期-------------本場廣告訊息113/11/01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3期-------------108年1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3/11/01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3期-------------「金山地區友善耕作促進發展社區關懷見證會」 鼓勵金山地區之農友能加入有機友善耕作的行列113/11/01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3期-------------品嘗美味少負擔─淺談薄鹽蔭油製作113/11/01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3期-------------107年高品質花壇草花評鑑結果出爐113/11/01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3期-------------推動農產品初級加工管理制度提升農業附加價值113/11/01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3期-------------狂賀!本場邱副研究員銀珍榮獲「第27屆優秀農業人員」113/11/01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3期-------------農委會持續推動新農業政策 營造安心從農環境 提升農民所得113/11/01
- 臺灣地區西方蜜蜂精子種原庫建置 (第3年/全程4年)1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