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產官學各界齊聚高屏原鄉部落交流企業ESG計畫、參與 原鄉新期程綱要推動共識會議及現地訪視工作坊
4年期的找回原力綱要計畫已執行至第3年,為凝聚新期程推動規劃構想,特於7 月8 日假屏東農業科技園區舉辦共識會議,現場包括農業部與所屬研究機關、原民會、屏東科技大學、宜蘭大學及孔雀魚普惠科技等單位共同參與,並於9 日至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轄區3 個魯凱族部落-霧台、神山及萬山部落現地訪視。
本次共識會議除了新期程計畫規劃討論外,另一個焦點為ESG 交流討論會,會中特別邀請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楊槐駒科長,以農業永續ESG 企業需求與公私協力為題,向大家報告農業部在農業永續ESG 及碳效益價值化推動策略,列舉目前成功6 個成功案例,並為企業需求打造農業永續ESG 專案,期望企業及農業場域共創互利雙贏,達成實質的環境社會效益。
另外孔雀魚普惠科技林坤正創辦人,說明企業在農業上實現生態多樣性協同發展的可能。他表示在有機及友善農業生物多樣性領域上,因為目標不明確、量化標準不清晰,及專業知識不足等問題,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參與標的,因此透過孔雀魚媒合企業與相應的農產業場域,並以農業部科研單位專業背景作為後盾,勢必有多項優勢,他自許孔雀魚為公益設計者及永續規畫者,並期望透過這樣跨界合作,讓更多企業達到永續公益目標。
會中農業部胡忠一次長及原民會經濟發展處宋麗茹處長,亦到現場為大家勉勵。胡忠一次長舉例臺灣原生種-臺灣香檬,因為原住民族對傳統作物的保存,讓香檬從山上零星栽培,到目前成為外銷主力作物之一,進而顯示了原鄉保種的價值。他期望能藉由找回原力計畫,以及越來越成熟的栽培、病蟲害整合管理及省工技術,將這些特別的作物保存下來並找到利用方向。
胡忠一次長也提到原鄉通常位於生態敏感區域,因此可能會與農業生產相互衝突,農業部正研擬相關生態給付措施,讓生產生態與生活三者共存,部落族人不再外流,也以自己家鄉為榮。要達成這樣的目標,除了政府的支援外,民間非營利組織也不可少,再加上企業ESG 偕同一起努力,創造更和諧的社會。
宋麗茹處長表示族群間的溝通或許需要花一些時間,但只要取得原住民的信任,大家就是最好的朋友。她感謝農業部及各所屬單位對原住民農業的協助,二個部會在這樣友好合作下,也讓受輔導的農友獲得大於雙倍的成效,其中花蓮光復鄉瑪布隆農場及臺東金峰鄉小米學堂都是最好的範例。她也期望未來有更多合作,一起為原住民族努力。
隨後臺東場、高雄場及本場分享計畫目前執行成果,並與陪伴專家包括屏科大陳文華副教授、宜大陳怡伶教授、鄔家琪副教授及現場其他來賓交流討論。專家們建議各子項計畫應該有橫向的應用和連結,同時也要重視技術能回流部落確實落地。另外農業部永續司及科技司也建議找回原力,以及企業ESG 計畫,可以和國土生態綠網扣合,讓層次提高到國家生態層面。
本場楊大吉場長則指出找回原力綱要計畫具有挑戰的地方,因為各單位要找出部落內非主力經濟的作物,輔以科研力量,並與部落內的有志者,或許是青農、或許是其他有心的農友,一起發展這些特色作物,在栽培、加工到休閒等六級化輔導下,為農友賺取額外的收益。
楊場長也發現計畫在執行3 年半後,各個原住民地區活力滿滿,與農業部門建立良好的聯繫,現在部落會主動尋求支援,與公部門一起努力保存即將消失的物種,這也是這個計畫最早的初衷。
找回原力計畫從111 年自花東高屏部落開始逐漸擴及全國,讓原住民農業科研成果能落地扎根並永續經營,將是未來執行重點。而除了公部門,企業協力也很重要,尤其在原鄉農產業屬小規模經營,農產品也無法量產的現況下,更需要導入企業的力量,因此包括本場等科研單位,將積極媒合企業與部落,公私協力共同促使原鄉農產業永續發展。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4期-------------本場廣告訊息113/10/0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4期-------------108年2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3/10/0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4期-------------農業技術諮詢服務暨傾聽人民心聲座談會113/10/0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4期-------------第二屆百大青農 林青隆-海拔1500M有機農場的成功典範113/10/0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4期-------------「農機工班、省工好幫手」成果發表會113/10/0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4期-------------食農教育成果發表 展現多元推動成果-2113/10/0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4期-------------食農教育成果發表 展現多元推動成果-1113/10/0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4期-------------用物聯網、機器人與人工智慧 改變農業2018 農創松開啟無限可能113/10/09
- 花蓮區農業專訊--案例分享 農業創新與地方轉型泰國之清邁設計--03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案例分享 農業創新與地方轉型泰國之清邁設計--021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