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自然保育政策新藍圖 實現陸域受保護區域30×30目標
作者:張晉嘉;陳至瑩
公佈日期:112 年 12 月 01 日
極端氣候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全球環境面臨的2 大困境。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國際間已形成2050年全球達成碳中和目標的共識。經營管理良好的保護區(Protected Areas,PAs)及有效保育地(Other Effective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OECMs),透過保育蘊含自然碳匯及重要生態系的地區,具有緩解物種消失、生態系退化的功用,亦在碳儲存、封存及調節方面發揮其作用,進而減緩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災害風險。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林業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114年4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4/02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草莓土壤消毒成果豐碩 示範觀摩秀亮點114/04/0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植醫專欄 生理性缺鈣造成的番茄尻腐病114/03/3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天敵昆蟲與產業交流 攜手共創友善農業!114/03/3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溶磷菌對西瓜苗期及產量品質的影響 114/03/3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本場與臺大生農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創新里程碑114/03/31
- 畜產專訊-第131期(114年3月).pdf114/03/27
- 《畜產研究》58-1-全冊114/03/26
- 商用完全混合日糧對臺灣水鹿產茸性能之影響114/03/26
- 青割玉米於青貯適期後全株與莖葉之營養成分變化114/03/26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