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自然保育政策新藍圖 實現陸域受保護區域30×30目標
作者:張晉嘉;陳至瑩
公佈日期:112 年 12 月 01 日
極端氣候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全球環境面臨的2 大困境。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國際間已形成2050年全球達成碳中和目標的共識。經營管理良好的保護區(Protected Areas,PAs)及有效保育地(Other Effective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OECMs),透過保育蘊含自然碳匯及重要生態系的地區,具有緩解物種消失、生態系退化的功用,亦在碳儲存、封存及調節方面發揮其作用,進而減緩極端天氣事件造成的災害風險。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林業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國際花卉產業動態114/10/23
- 蜂蜜色澤與蜜源植物色素之關係114/10/21
- 家蠶育種之國際趨勢114/10/21
- 面臨氣候變遷挑戰養蠶業之因應策略114/10/21
- 文旦修剪枝條現地循環利用與草生土壤增匯 助攻果園淨零管理114/10/16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部落富足的密碼-小米加值應用.docx114/10/03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東方果實蠅誘殺防治技巧簡介114/10/02
- 創新農業技術推動有機栽培,落實ESG跨域合作114/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