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族市場朝向精緻化發展的近幾年,小型蝦類成為相當受到歡迎的飼養對象,因此不論是擁有紅豔體色的玫瑰蝦 (Neocariding denticulata sinensis var.red),或是體色表現充滿變化的水晶蝦 (crystal red shrimp, CRS),總能吸引飼養者的目光;而在市場交易日漸活絡的狀況下,相關流通分外顯得頻繁。不過對於許多進出口貿易商、批發商或水族館而言,或許擁有多年包裝魚隻的經驗,而能藉由魚隻不同種類、屬性或體型,選擇適當包裝方式的成熟技術,也讓魚隻在經過長時間與長距離的運輸後,依舊保持良好的活力,但對於這類體全長僅有 2 公分不到的小型淡水蝦類而言,可能就顯得較為陌生。
經常見到的包裝方式是將蝦子與水草或剪成塊狀的海綿混合包裝,投放其間的水草或海綿,主要是提供蝦子得以攀附,以避免劇烈搖晃對其所產生的影響。然而實際觀察,投放其中的水草經常成為消耗氧氣的來源,同時枝葉茂密的水草不乏成為拆袋放養或檢疫管理時的困擾。而經吸水膨脹後明顯增加重量的海綿,也常常因為搖晃推擠,成為壓死蝦子的主要原因,或是因為緻密纖維限制了蝦子的活動,而影響蝦子在運送後的活存。此外過高密度的包裝方式,或是包裝過程未經妥善的降溫,也容易在造成蝦子產生緊迫 (stress) 反應外,誘發個體蛻殼,而那些未能妥善蛻殼的個體,或是剛完成蛻殼動作,但卻因為新殼尚未充分硬化發揮保護能力的個體,也經常成為未經妥善包裝運送下的冤魂。
因此,較為正確的小型蝦類包裝方式,應在預備包裝前的 12 小時,停止所有的投餵行為,並以適當流水與打氣讓蝦子獲得充分的溶氧。包裝前應以小杓或淺碗撈取計數,不但須避免以網直接撈取,同時在過程中應充分保持水體中的適當溶氧與溫度。由於小型觀賞蝦類對於溫度與溶氧濃度改變極為敏感,因此包裝時水體不妨多些,而避免個體彼此纏抱,或群體攻擊腐蛻殼個體,建議可在包裝袋中投入剪裁成片狀的細紗網,或是以尼龍繩綁紮之繩束,除可供個體攀爬附著外,同時由於質地輕柔,因此也不至於像海綿塊般造成推擠或重壓。
包裝密度不宜過高,但若包裝空間有限,建議不妨盡量以分包或小包裝為主,降低水質或突發狀況對於蝦子的影響。而在包裝箱內側上方放入以報紙妥善包裹,並在外側套上塑膠袋的冰包,則有助於維持運輸過程中的溫度,避免溫度持續上升對於個體造成的影響。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