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獵徑思舊情桶後越嶺道
2011/03/02 作者:湯谷明;攝影:葉品妤
泰雅獵徑 走古道思舊情
在烏來泰雅族的生活領域中,共有三條古道與外交通往來,包括桃園巴稜到烏來福山的巴福越嶺古道、福山至宜蘭雙連碑的哈盆越嶺古道、以及烏來孝義至宜蘭礁溪的桶後越嶺古道。
桶後越嶺古道為早期泰雅族狩獵的山徑。日治時期,日人修建從新店屈尺到宜蘭礁溪的「屈尺叭哩砂橫斷工程」,即為桶後越嶺古道的前身,是通往宜蘭的交通路線,也是伐木運材的鐵道,據說修築該條道路時動員1千2百人,並受到當地原住民激烈的抗爭,耗費時日才得以完工。而當時三井合名會社曾召募桃園、中壢一帶的客家人到孝義(泰雅舊稱為阿玉a-gia)從事伐木工作,因此成為烏來唯一的漢人聚落。
直至今日,古道的路跡早已不復見,已是台電公司的保線路,也是旅人尋幽探訪的山徑。
桶後越嶺道跨越台北及宜蘭縣界,全程約12公里,路程平緩,以景觀可分為三段:孝義至桶後的桶後林道,多是柏油路;桶後保線所吊橋至北宜縣界的鞍部,為自然的山徑;鞍部附近至小礁溪的為產業道路,少部分是泥土路,其餘多已舖設柏油。
涓滴成河 聽溪流說故事
桶後溪為台北重要的水源-南勢溪的支流,因其位在烏來大桶山的後方,故稱「桶後」或「桶后」溪。
從小礁溪進入,可以閱讀一條溪流的故事。因為有森林的涵養,小雨滴受樹冠截留而慢慢滲入地下土壤,成為地下水的一部份,湧出地面形成淺淺的小溪床,即是桶後溪的源頭,小溪向下流動,繼續匯聚其他的水源,小溪逐漸變寬,水量逐漸豐沛,最後變成一條充滿生命力的溪流,奔流過山林、平原、城市,最後流向大海。
桶後溪在叢山間蜿蜒穿梭,或急流、或短瀑、或平潭、或淺灘,如變化多端的千面女郎,呈現迴然不同的面貌及風情。溪水潺潺,緩慢流經傍著懸壁的深壑,深邃的水面如透綠的鏡子,照映出滿山綠意;流經攔砂壩時懸掛出一匹白練垂簾,成為夏季天然的SPA,清涼的水沫驅散了空氣中炙熱的暑氣,強勁水流的按摩消除了遊客身心的疲憊。
清澈的溪流也孕育了豐富的生命,魚蟹悠游、青蛙鳴唱、蜻蜓舞翅、還有不起眼的水生昆蟲...,多樣的生物架構起複雜的溪流生態,讓生命在此生生不息。 步道漫遊 賞景觀看多樣
從小礁溪登山口進入,居高臨下,可以俯視田野千陌的蘭陽平原,不久即抵達台北及宜蘭交界的鞍部,泰雅語kori-jubar,此處也是越嶺道的最高點。
鞍部風力強勁,放眼望去幾是大面積的芒草,稀疏的樹木也僅2--5公尺高。秋季,芒花把翠綠山頭染白,蕭瑟的秋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草浪,有著淒美蒼涼的美感;春季,嬌豔的杜鵑花綻放,把沿路妝點得熱鬧繽紛,讓旅人感受「春來了」的歡喜雀躍。
山徑逐漸進入蓊鬱的森林,傍著淙淙溪流,環境轉為潮濕。陽光遮蔭的步道邊,是一大片茂盛的水鴨腳秋海棠,富含水分的莖可以提供野外求生解渴;夏季開花時,粉紅或桃紅色像蚌殼的花苞逐漸綻放,仔細觀察,花朵有的四瓣、有的五瓣,其實前者是雄花、後者是雌花,伸著三翼如小飛機的果實更是可愛。
闊葉林中,人工種植的柳杉如國慶閱兵般,筆直挺拔、高矮整齊畫一;大樹的樹幹上長滿山蘇等蕨類,他們是蕨類植物的公寓,僅提供住宿環境,蕨類仍然自營光合作用、生產所需的養分。
漫步土石小徑上,吸收森林的芬多精及水流的負離子,享受難得的悠閒自在。 山林餐桌 觀動物求生存
從孝義往桶後的林道,因對岸地形陡峭,保持天然原始的林相,提供許多鳥類棲息,所以曾是「台灣十大最佳賞鳥地點」。夏季,可以觀賞低森林性鳥類,如五色鳥、翠鳥、及鉛色水鶇等;冬季,因峽谷中隔絕了凜冽的季風,氣候相對溫暖,所以一些中海拔的鳥類,如灰喉山椒、白耳畫眉、及冠羽畫眉等,會降遷到此。而數量稀少的林鵰、熊鷹、及朱鸝等,也常有機會在桶後溪相遇,讓賞鳥人士驚豔不已。
夏季,也是觀察昆蟲的好季節。獨角仙常群聚在同一棵樹幹上,上上下下尋找食物及配偶,十分忙碌;步道邊冇骨消的花上,體型嬌小的紅邊黃小灰蝶不捨離開,貪婪的吸食蜜杯中的蜜;白色的三角蟹蛛有良好的保護色,隱身在大花咸豐草的白色花瓣上,靜靜等待前來採蜜的蝴蝶。
森林裡時時刻刻上演著生命密碼,只需停下腳步,用心觀察,將會有更多的收穫。
步道旅行小幫手
步道位置:台北縣烏來鄉孝義村、宜蘭縣礁溪鎮匏崙村 步道長度:約12公里健行難度:爬升高度約200公尺,平緩易行,唯路程較長,需衡量體力。首選景觀:溪流生態及景觀、秋季鞍部芒花交通指南:
1.台北進入:烏來孝義村→桶后林道(約13公里)→烏玉檢查所(辦理入山證)→桶後越嶺道
2.宜蘭進入:台九線→宜8鄉道(育英路)→宜5-3鄉道→宜礁農7產業道路→小礁溪土雞城→產業道路→登山口
轉載於:環境資訊中心
2011/03/02 作者:湯谷明;攝影:葉品妤
泰雅獵徑 走古道思舊情
在烏來泰雅族的生活領域中,共有三條古道與外交通往來,包括桃園巴稜到烏來福山的巴福越嶺古道、福山至宜蘭雙連碑的哈盆越嶺古道、以及烏來孝義至宜蘭礁溪的桶後越嶺古道。
桶後越嶺古道為早期泰雅族狩獵的山徑。日治時期,日人修建從新店屈尺到宜蘭礁溪的「屈尺叭哩砂橫斷工程」,即為桶後越嶺古道的前身,是通往宜蘭的交通路線,也是伐木運材的鐵道,據說修築該條道路時動員1千2百人,並受到當地原住民激烈的抗爭,耗費時日才得以完工。而當時三井合名會社曾召募桃園、中壢一帶的客家人到孝義(泰雅舊稱為阿玉a-gia)從事伐木工作,因此成為烏來唯一的漢人聚落。
直至今日,古道的路跡早已不復見,已是台電公司的保線路,也是旅人尋幽探訪的山徑。
桶後越嶺道跨越台北及宜蘭縣界,全程約12公里,路程平緩,以景觀可分為三段:孝義至桶後的桶後林道,多是柏油路;桶後保線所吊橋至北宜縣界的鞍部,為自然的山徑;鞍部附近至小礁溪的為產業道路,少部分是泥土路,其餘多已舖設柏油。
涓滴成河 聽溪流說故事
桶後溪為台北重要的水源-南勢溪的支流,因其位在烏來大桶山的後方,故稱「桶後」或「桶后」溪。
從小礁溪進入,可以閱讀一條溪流的故事。因為有森林的涵養,小雨滴受樹冠截留而慢慢滲入地下土壤,成為地下水的一部份,湧出地面形成淺淺的小溪床,即是桶後溪的源頭,小溪向下流動,繼續匯聚其他的水源,小溪逐漸變寬,水量逐漸豐沛,最後變成一條充滿生命力的溪流,奔流過山林、平原、城市,最後流向大海。
桶後溪在叢山間蜿蜒穿梭,或急流、或短瀑、或平潭、或淺灘,如變化多端的千面女郎,呈現迴然不同的面貌及風情。溪水潺潺,緩慢流經傍著懸壁的深壑,深邃的水面如透綠的鏡子,照映出滿山綠意;流經攔砂壩時懸掛出一匹白練垂簾,成為夏季天然的SPA,清涼的水沫驅散了空氣中炙熱的暑氣,強勁水流的按摩消除了遊客身心的疲憊。
清澈的溪流也孕育了豐富的生命,魚蟹悠游、青蛙鳴唱、蜻蜓舞翅、還有不起眼的水生昆蟲...,多樣的生物架構起複雜的溪流生態,讓生命在此生生不息。 步道漫遊 賞景觀看多樣
從小礁溪登山口進入,居高臨下,可以俯視田野千陌的蘭陽平原,不久即抵達台北及宜蘭交界的鞍部,泰雅語kori-jubar,此處也是越嶺道的最高點。
鞍部風力強勁,放眼望去幾是大面積的芒草,稀疏的樹木也僅2--5公尺高。秋季,芒花把翠綠山頭染白,蕭瑟的秋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草浪,有著淒美蒼涼的美感;春季,嬌豔的杜鵑花綻放,把沿路妝點得熱鬧繽紛,讓旅人感受「春來了」的歡喜雀躍。
山徑逐漸進入蓊鬱的森林,傍著淙淙溪流,環境轉為潮濕。陽光遮蔭的步道邊,是一大片茂盛的水鴨腳秋海棠,富含水分的莖可以提供野外求生解渴;夏季開花時,粉紅或桃紅色像蚌殼的花苞逐漸綻放,仔細觀察,花朵有的四瓣、有的五瓣,其實前者是雄花、後者是雌花,伸著三翼如小飛機的果實更是可愛。
闊葉林中,人工種植的柳杉如國慶閱兵般,筆直挺拔、高矮整齊畫一;大樹的樹幹上長滿山蘇等蕨類,他們是蕨類植物的公寓,僅提供住宿環境,蕨類仍然自營光合作用、生產所需的養分。
漫步土石小徑上,吸收森林的芬多精及水流的負離子,享受難得的悠閒自在。 山林餐桌 觀動物求生存
從孝義往桶後的林道,因對岸地形陡峭,保持天然原始的林相,提供許多鳥類棲息,所以曾是「台灣十大最佳賞鳥地點」。夏季,可以觀賞低森林性鳥類,如五色鳥、翠鳥、及鉛色水鶇等;冬季,因峽谷中隔絕了凜冽的季風,氣候相對溫暖,所以一些中海拔的鳥類,如灰喉山椒、白耳畫眉、及冠羽畫眉等,會降遷到此。而數量稀少的林鵰、熊鷹、及朱鸝等,也常有機會在桶後溪相遇,讓賞鳥人士驚豔不已。
夏季,也是觀察昆蟲的好季節。獨角仙常群聚在同一棵樹幹上,上上下下尋找食物及配偶,十分忙碌;步道邊冇骨消的花上,體型嬌小的紅邊黃小灰蝶不捨離開,貪婪的吸食蜜杯中的蜜;白色的三角蟹蛛有良好的保護色,隱身在大花咸豐草的白色花瓣上,靜靜等待前來採蜜的蝴蝶。
森林裡時時刻刻上演著生命密碼,只需停下腳步,用心觀察,將會有更多的收穫。
步道旅行小幫手
步道位置:台北縣烏來鄉孝義村、宜蘭縣礁溪鎮匏崙村 步道長度:約12公里健行難度:爬升高度約200公尺,平緩易行,唯路程較長,需衡量體力。首選景觀:溪流生態及景觀、秋季鞍部芒花交通指南:
1.台北進入:烏來孝義村→桶后林道(約13公里)→烏玉檢查所(辦理入山證)→桶後越嶺道
2.宜蘭進入:台九線→宜8鄉道(育英路)→宜5-3鄉道→宜礁農7產業道路→小礁溪土雞城→產業道路→登山口
轉載於:環境資訊中心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80%
我喜歡:2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