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別:繖形科
學名: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別名:鴨兒芹、三葉芹、三葉山芹菜
分布:臺灣中低海拔山區至平地、溝渠、潮濕地、水田
花期:3-5月
植株型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具叉狀分枝,全株具有特殊香氣。葉互生,有柄且基部成鞘狀包圍新葉,三出複葉,菱狀倒卵形,先端圓而基部尖,小葉紙質,葉緣有不整齊重鋸齒,先端具芒尖。複繖形花序,花小且無梗,花序呈疏鬆圓錐狀,花色白,無苞片,子房密被白毛,基部具有白色腺盤。果實為雙懸果,長橢圓形,分果常圓而不扁。
繁殖:山芹菜可以採用種子、扦插繁殖。播種前可將種子浸濕後,至於冰箱一天催芽,或是使用變溫處理來提升發芽率,山芹菜種子為好光性,種植時薄覆細土即可,也可以直播在栽培地,秋季為其適合繁殖的季節。扦插繁殖可取帶2-3節的莖段,除去部分葉片後,插於介質中即可,扦插時期需維持介質的濕潤,約2-3週即可發根、萌發新芽。
特性:山芹菜性喜冷涼、潮濕的環境。植株生性不耐高溫、乾旱環境,病蟲害較少。栽培時期給予半日照較為合適。對於介質選擇性不嚴,可以使用有機質較多的砂土至砂質壤土,臺灣秋、冬季為山芹菜盛產期。
應用:民俗保健上全草可散寒止咳、通經活血等作用,亦可以作為外敷治療跌打腫痛使用。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其植株有抗發炎、抗癌、抗流感病毒、降血脂、止咳化痰的功效(鄭,2010)。山芹菜富含鉀、鈣、磷,其食用方法與水芹菜十分相近,嫩莖及葉可食,於冬季的品質最佳,在東南亞國家為相當普遍之蔬菜,常用以炒食或煮湯,歐美人則當生菜沙拉食用。
參考文獻:
(1). 李阿嬌. 1999. 山芹菜.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專訊.
(2). 李碧鳳、周芳華、林盈秀、許再文、劉淑芬、廖國藩、廖英峰、蔡維仁. 2016. 國家藥園植物圖鑑. 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3). 鄭明清. 2010. 山芹菜抗氧化及降血脂能力之研究. 大葉大學生物產業科技學系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