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烈的色彩表現,可破了多數人對湖產慈鯛僅有平淡色彩的既有觀念。
學 名 : Xenotilapia sp. "Kilesa Zaire"; 部份資料中則會以 Xenotilapia melanogenys "Kilesa yellow throat" 或 Xenotilapia melanogenys "Kilesa"表示。
中文名 : 綺麗莎龍王、綺麗莎龍王珍珠;或依據個體與其他不同產地型所特有的黃色下頷表現,而將之稱為黃喉綺麗莎,或簡稱為黃顎龍王。
產 地 : 分布於非洲東部坦干依喀湖 (Lake Tanganyika),且為僅分布於湖域中之特有種類。本種隨不同產地會有截然不同的色彩表現,因此採集者或貿易商,經常會將具有不同色彩表現的地域型個體,賦予足以傳達色彩特徵的商品名,然後以不同價格作為區分流通。例如分布於 Kilesa 的個體因擁有華麗且對比鮮明的色彩著稱,而分布於 Makola 水系的個體,則具有呈現藍綠色金屬光澤的頭部,並在背鰭部位具有明顯的眼斑圈紋。
供應來源 : 本種特殊的生態習性,讓牠們僅在每年特定的季節與時間,會鄰近湖域的淺水處繁殖,而此時正式捕捉野生個體的最佳時機;因此在國際市場的流通狀態上,多在特定時間才有野生個體供應。否則多數時間,皆是以人工培育的繁殖個體為主要供應來源。此外,由於本種運輸困難,對於水質變化亦相當敏感,因此適逢產季時湖域沿岸雖有大量捕獲,然而多數野生個體,卻多由歐洲供應商在蓄養穩定後再行輸入。
最大體長 : 本種最大體長可達近 20 公分,不過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培育的個體,卻多僅有 12-15 公分的大小。由於成熟個體運送困難,因此在市場中頻繁流通的,多為體長分別為 5-6 及 8-10 公分左右的幼魚與亞成 (sub-adult) 個體。
食性需求 : 本種具有延長的吻端與平坦的腹部線條,因此不難想見本種與多數異羅非魚在食性偏好與攝食對象上的相似程度。個體會利用延長的吻端,在向下挖掘的過程中,將砂層與混雜其中的食物一起含入口中,隨後再利用鰓耙構造,一方面將諸如有機碎屑、小型甲殼類與昆蟲幼生濾出食用,而不具利用價值的沙粒,則由鰓裂下方加以排除。幼魚與亞成魚階段可分別以無節幼蟲 (nauplii) 或薄片飼料供應,而成魚則可投餵顆粒或破碎狀 (bits) 的配合飼料。
性別區分 : 本種性別可藉由個體於體色上的差異表現輕易看出。因此即便所飼養的是成群的亞成個體,飼養者依舊能藉由個體分別於吻端、下頷、背鰭與體側處的色彩差異表現,快速而準確的區分性別。
繁殖方式 : 在配對後的個體,會由雄性在環境角落劃出直徑約莫 20-40 公分的領域範圍,並藉由不斷含吐沙粒,營造出中心略為凹陷的產卵場。當成熟雌魚靠近時,雄性會藉由類似側臥的方式,一方面將下頷與各鰭奮力張開,刺激雌魚的繁殖意願,一方面也會藉由不斷的迴旋,驅趕有意侵犯、競爭或干擾繁殖行為的種內或種間個體。成熟雌魚一次的口孵量為 20-40 粒,脫離口孵後的幼魚不但具有 1.5 公分的體長,同時也能自行泳動與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