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枯型病害 青枯病
番荔枝青枯病最早在1987年前後發現於澳洲,台灣則於1990年首先在台東縣十股、初鹿、瑞源、知本等地區發現,其病原菌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是 熱帶、亞熱帶地區最具威脅性的病原細菌之一,可感染許多草本植物,在臺灣番茄、菸草、馬鈴薯、甜椒、茄子、蘿蔔、落花生、天堂鳥花、火鶴花、草莓、紫蘇、 篦麻、胡麻、康富利等都有發病的紀錄,其中以在茄科作物上發生最普遍,近幾年來在蓮霧、番石榴上也發現青枯病,中是極少數木本植物受害的例子。
青枯病菌容易從番荔枝幼苗莖部傷口侵入,迅速(10天內)導致幼苗枯萎,但在田間病菌主要由根部感染,為害根部維管束系統,使木質部組織變成黑褐色,而 後經維管束系統逐漸往莖部蔓延,通常先導致部份枝幹黃化、枯萎,與褐根立枯病或根朽病的全面性枯黃不相同,縱切或橫切罹病莖可見維管束組織褐變,濕度高時,新鮮罹病根、莖的的橫切口會泌出乳白色菌泥,當病菌完全感染主幹基部組織或蔓延到所有支幹後,整棵植株即枯死。
感染番荔枝的青枯病病菌與感染台灣其他作物的青枯病病菌相同,最初的病原可能來自種過茄科作物的農田,病菌藉由灌溉水或豪雨時的淹水帶入果園,再經根系接觸或修剪器傳染蔓延。
本菌可在土壤中殘存達數年之久,番荔枝園常見雜草如牛筋草、咸豐草及野生番茄根部也是病菌殘存的處所。
本病為細菌性維管束病害,植株一旦受感染即難以治療,事先預防為最上策。曾發生作物青枯病的農田應避免種植番荔枝或採土育苗,同時應注意灌溉水的衛生,避免自茄科作物栽培區引水。由於番荔枝每年有一次大修剪,一次小休剪,病害極可能藉修剪刀具廣為傳染,一旦田間發現病株時應毅然連根拔除焚燬,以防蔓延成 災,罹病株拔除後,原植穴土壤應經消毒或更新後才可進行補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