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淹水之反應
台灣雨季及颱風季節期間,甘藷常有淹水情形發生,造成不少損失。尤其以春、夏作及裡作採收期間為甚。不同甘藷品種對淹水之反應不同,淹水降低塊根大小及數目,但增加地上部之莖葉重量。淹水後,甘藷葉片表現老化現象,同時莖蔓基部腐爛成黑色,塊根表皮及肉質也因淹水而改變顏色及腐爛。甘藷生長45天與100天,經淹水處理後生長反應。生長45天之甘藷淹水後,如不再淹水時,可恢復正常生長;然而生長100天之甘藷淹水後,則無此效應。由嫁接技術所進行之試驗結果,表示積儲能力大小可決定甘藷耐淹水能力之大小。甘藷在不良環境下,如粘重土壤,空間競爭、遮蔭、淹水、乾旱及酸鹼性高的土壤等,對甘藷生長及品質有不同程度影響,尤其在淹水情形下,纖維根之量增多。
二‧耐旱性
甘藷耐旱性較強,是構成甘藷收量穩定主要因素之一,此特性之形成,與其體內水分狀況和生育特性有關,甘藷耐旱性的表現在整個發育過程中,有下列幾項特點:
- 甘藷吸收根系根發達,多數的根入土較深。以甘藷品種Yellow Jersey為例,插植後23天,根深已達43公分,至53天和121天時,多數根系深達130公分,而最長根深達173公分。此種情況說明甘藷在一定程度上,較能適應乾旱環境。
- 甘藷體內之持水力和耐脫水性均優,在乾旱條件下,甘薯葉組織內之自由水喪失很快,但大量膠體結合水能維持原生質膠體化學特性之穩定,而在夏季炎熱乾旱之中午,甘藷在土壤水分不足時,較慢出現萎凋現象,及因其持水力及耐脫水性均優之緣故。
- 甘藷在乾旱時,生長雖會受到某種程度之影響,但一經恢復供水,根、莖、葉生長機能恢復較快,即可繼續生長。
- 甘藷在採收前之生育期中,塊根中含水分一般在70~80%左右。當乾旱時,在一定時期中,其塊根對水分有自動調節作用,因此供水不足時,不會停止生長。
甘藷雖較為耐旱,但只是在乾旱情況之下忍耐性較強,且其仍可保持吸水量的條件上來比較的,並不能表示甘藷供水不足時,不需要補充水分,其生長及收量會有好的表現。以Porto Rico品種進行不同時期乾旱對收量影響之結果:插植後40天早期乾旱比全生育期不缺水的處理減低收量38%,生育初期不缺水、中期乾旱的處理收量減低只5.5%。因此甘藷在整個生育期中,任何時期土壤中水分不足,仍對甘藷生長及收量均有不同程度之影響。
三‧耐鹽性
甘藷的耐鹽力較一般作物強。甘藷可在16電導度下生長,但品種間之差異很大,以台農57號、台農45號、紅心尾、沖繩100號及七十日早等5個品種中,乙台農57號和沖繩100號之耐鹽性最強。土壤中含鹽量在0.2%~0.4%時,對藷苗之生長影響不大;鹽分含量之0.8%,受害會較為明顯;在1.6%時,藷苗無法成活。品種對耐鹽性有明顯差異。徐藷18號及豐藷1號,耐鹽力較強。鹽分對葉片中之葉綠素,可溶性糖及胺基酸含量有一定之影響,鹽分濃度增加時,葉片中葉綠素和可溶性糖降低;當鹽分濃度在0.2~0.8%時,胺基酸含量隨鹽分增加而增加,鹽分濃度在1.6%時,胺基酸含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