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0
前 言
許桂森
早期,我國畜牧生產以小規模兼業經營為主,所產生的畜禽糞尿大多成為液肥或堆肥回歸施用於農田,並無處理利用上的困擾。然而光復之後,台灣地區在有限的農地上,為因應人口急速增加所帶來的糧食需求壓力,政府積極輔導農民更新生產設備與提升技術,使農漁牧各項生產皆大幅增加,提供國人糧食與動物性蛋白質的需求,然而在有限的土地要大幅提高生產,就表示集約生產時代的來臨。我國畜牧產業自60年代起,逐漸轉變成大規模的集約飼養後,帶來大量的畜禽排泄物、死廢畜禽及廢水,超過環境涵容與復原能力,尤其是養豬事業,在高度集約、每戶經營規模提高、及缺乏土地可處理利用廢水的情況下,所造成的污染問題普為國人所重視。依統計資料顯示,96年底我國畜禽的在養數量,在主要畜種部分,豬為664萬頭,雞為1.1億隻,草食動物部分,牛13萬頭,羊27萬頭,至於水禽部分,鴨1,191萬隻,鵝則為284萬隻。畜牧產業對環境的衝擊大致可分為廢水、廢棄物及臭味三方面,在台灣畜產業的環保糾紛歷程中也是由廢水問題,到廢棄物問題,再到臭味問題,因此在污染防治工作上也大致分成這三方面,自民國80年起,畜牧事業在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的積極輔導下逐年改善,已具有相當成果。現階段台灣的畜牧產業除能提供衛生安全的畜產品外,並已邁向注重環保形象為新里程。
閱讀全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1%
我喜歡:24%
很實用:14%
夠新奇:0%
普普啦:1%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9/09
很好
yodo(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5/27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