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
壹、前言
陳中興
在40年前,我國畜牧業原採副業性生產,但在飼料原料逐漸以大豆粕與玉米粉為主,及在60年代起,政府致力於推廣現代化畜牧業科技,在品種改良、設施機械化與自動化及其他生產技術的改進下,使畜牧生產大幅增加,經營方式也由副業性畜養轉變為企業化的飼養,但由於規模變大、又無足量自有農地可吸收利用,畜禽排泄物由有用的肥料資源變成為污染源,加以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環保意識抬頭,對環境品質要求日高,使得畜牧業遭受到很大的環保壓力。
國內畜牧廢水之產生源大多為養豬場及養牛場,又由於台灣地區之豬舍及牛舍,大部分為水泥地面,為了維護畜牧場衛生及牛隻與豬隻的健康,管理人員習慣以大量的水沖洗畜舍,因而產生了相當大量的廢水。經農委會多年輔導,目前飼養規模200頭以上的養豬場,98%以上都已設置廢水處理設施,且其中有很大比例是採用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所研發的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由於該系統係以生物處理為主(包括厭氣和好氣處理),在環境條件急遽變化或農民操作不小心時,微生物分解效率變差而致排放之廢水會有超過放流水標準之情形, 加上目前畜牧業之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偏高、教育程度較低,且其廢水處理設備較為老舊,要輔導其妥善處理廢水難度頗高,且甚具挑戰性。
觀看全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0%
我喜歡:25%
很實用:12%
夠新奇:1%
普普啦:1%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yodo(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5/27
ok
aa(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0/11/25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