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
日期: 103 年 2 月 21 日
地點:雲林縣口湖鄉呂津輝農友示範田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配合調整耕作制度,活化休耕農地政策,積極推動沿海水資源較為不足地區種植硬質玉米。為了使更多農友瞭解硬質玉米為省工且低成本栽培之契作首選作物,本 場於 103 年 2 月 21 日上午 10 時假雲林縣口湖鄉呂津輝農友示範田區,辦理「硬質玉米栽培管理田間示範觀摩會」,由鄭榮瑞副場長及口湖鄉農會推廣股長許榮林共同主持,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傅立忠主任、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廖宜倫助理研究員、雲林縣政府莊金玉技佐、中華民國農會王真杰課長與口湖鄉、四湖鄉及土庫鎮等農會代表及各地區農友近 90 位熱烈參與。
本場鄭榮瑞副場長致詞時表示,我國每年進口玉米將近 420 萬公噸,而國內生產僅約 3 萬公噸,所占比例低於百分之一。為降低過度依賴進口國外糧食之風險,農委會全面推動活化休耕農地以提升糧食自給率。目前硬質玉米及大豆為獎勵契作作物,尤其硬質玉米適合沿海地區連續休耕農地栽培,不僅可以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減少因氣候變遷造成糧食價格高漲等情事,國產硬質玉米更是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營養、新鮮品質佳,深受國內畜牧業者喜愛。玉米籽實中澱粉含量高,用途廣,除可供家禽、家畜飼料外,亦受其他產業的重視。本場成立之農業技術服務團可提供栽培技術、機械、病蟲害防治及合理化施肥等最新資訊,並藉由觀摩會傳承理論與實務經驗,達到知識交流及豐收目標。
接著由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傅立忠主任針對契作硬質玉米獎勵政策說明,種植硬質玉米機械化程度高,從播種、中耕施肥至收獲皆有適合之農機具可運用,是一個非常省工且僅需低投入即可獲高產之作物,尤其雲林地區適合效仿嘉南大佃農擴大經營規模。目前雲林當地已有兩台聯合收穫機可協助採收,農民無需擔心採收及銷售問題。硬質玉米已納入活化農地之契作獎勵作物,符合 83 至 92 年基期年之轉作休耕有案之農地,申報種植契作硬質玉米,每期作每公頃核發契作獎勵金 45,000 元,大佃農則可核發 55,000 元。
本場詹雅勛助理研究員說明本次栽培試作的品種包含臺農 1 號、臺南 24 號、明豐 3 號、農興 688 、 104 號及 008 號等六個品種,並且每個品種種植 75 公分 × 20 公分 (每公頃種植 66,666 株)及 75 公分 × 25 公分 (每公頃種植 53,333 株)兩種密度進行比較,全期採不噴藥及不灌溉(看天田)方式栽培。試作結果栽培密度為 75 公分 × 20 公分 時,明豐 3 號產量最高,約每公頃 8,500 公斤 ;栽培密度為 75 公分 × 25 公分 時,明豐 3 號及 104 號產量最高,約每公頃 8,700 公斤 。適當密植使臺南 24 號及 008 號產量約提高 15~20 %。六個品種產量估計皆可達每公頃 5,500 公斤 以上,均可達到農糧署規定之繳交標準。綜合觀之,水分含量較高者如明豐 3 號具有較晚熟特性,而臺農 1 號於秋作生長期約 130 天,可配合一期作種植水稻的耕作模式。採收時,需注意苞葉枯黃,末端籽實沒有乳汁時,待水分降至 28 %方可採收,避免籽粒含水量過高,採收造成破損率增加而導致減產。硬質玉米需水量少,推廣於雲嘉南沿海水源不足的地區種植,將可提高農民收益。
示範合作農友呂津輝先生分享其栽培管理的心得,他表示種植硬質玉米相當值得推廣種植,尤其對於較為年長或是家中青年於異鄉打拼者,省工栽培使其無後顧之憂,低投入即可獲高產。曾文晨農友亦說明,硬質玉米四行式聯合採收機,每公頃僅需 3 小時的採收效率,採收時植株越乾燥,後續烘乾作業更縮減;另外採收同時玉米莖桿切碎撒布在田間可作綠肥之用,好處多多。若當地農友有需求,他非常願意配合服務。綜合討論時,現場蘇姓農友提問關於種植硬質玉米之成本與收益如何計算,本場游添榮分場長回應,目前每公頃契作獎勵金 45,000 元,並補助烘乾費用每公斤 2 元 ( 補助上限為 5,400 公斤 / 公頃 ) ,意即每公頃由政府補助核發 55,800 元,等同政府支付農民種植時整地費、種子費及肥料費等各項成本,若收成佳則賺越多。雲林辦事處傅立忠主任亦補充說明,採收後由農會造冊函送中華民國農會,再由中華民國農會於 2 日內即可完成撥款,不會延誤。
根據農糧署統計估算, 102 年國內種植硬質玉米的面積已提升為 9,343 公頃 ,相較於 101 年僅為約 5,000 公頃 大幅提升。因為硬質玉米為土地利用型的作物,適度提高栽培密度可提高產量,加上採取不噴藥及看天田不灌溉方式種植,非常省工且成本低。沿海地區之連續休耕農地可規劃配合政府活化農地政策,種植硬質玉米,共同努力達成栽培面積倍加之目標。
(文 / 圖 詹雅勛)
地點:雲林縣口湖鄉呂津輝農友示範田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配合調整耕作制度,活化休耕農地政策,積極推動沿海水資源較為不足地區種植硬質玉米。為了使更多農友瞭解硬質玉米為省工且低成本栽培之契作首選作物,本 場於 103 年 2 月 21 日上午 10 時假雲林縣口湖鄉呂津輝農友示範田區,辦理「硬質玉米栽培管理田間示範觀摩會」,由鄭榮瑞副場長及口湖鄉農會推廣股長許榮林共同主持,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傅立忠主任、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廖宜倫助理研究員、雲林縣政府莊金玉技佐、中華民國農會王真杰課長與口湖鄉、四湖鄉及土庫鎮等農會代表及各地區農友近 90 位熱烈參與。
本場鄭榮瑞副場長致詞時表示,我國每年進口玉米將近 420 萬公噸,而國內生產僅約 3 萬公噸,所占比例低於百分之一。為降低過度依賴進口國外糧食之風險,農委會全面推動活化休耕農地以提升糧食自給率。目前硬質玉米及大豆為獎勵契作作物,尤其硬質玉米適合沿海地區連續休耕農地栽培,不僅可以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減少因氣候變遷造成糧食價格高漲等情事,國產硬質玉米更是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營養、新鮮品質佳,深受國內畜牧業者喜愛。玉米籽實中澱粉含量高,用途廣,除可供家禽、家畜飼料外,亦受其他產業的重視。本場成立之農業技術服務團可提供栽培技術、機械、病蟲害防治及合理化施肥等最新資訊,並藉由觀摩會傳承理論與實務經驗,達到知識交流及豐收目標。
接著由農糧署中區分署雲林辦事處傅立忠主任針對契作硬質玉米獎勵政策說明,種植硬質玉米機械化程度高,從播種、中耕施肥至收獲皆有適合之農機具可運用,是一個非常省工且僅需低投入即可獲高產之作物,尤其雲林地區適合效仿嘉南大佃農擴大經營規模。目前雲林當地已有兩台聯合收穫機可協助採收,農民無需擔心採收及銷售問題。硬質玉米已納入活化農地之契作獎勵作物,符合 83 至 92 年基期年之轉作休耕有案之農地,申報種植契作硬質玉米,每期作每公頃核發契作獎勵金 45,000 元,大佃農則可核發 55,000 元。
本場詹雅勛助理研究員說明本次栽培試作的品種包含臺農 1 號、臺南 24 號、明豐 3 號、農興 688 、 104 號及 008 號等六個品種,並且每個品種種植 75 公分 × 20 公分 (每公頃種植 66,666 株)及 75 公分 × 25 公分 (每公頃種植 53,333 株)兩種密度進行比較,全期採不噴藥及不灌溉(看天田)方式栽培。試作結果栽培密度為 75 公分 × 20 公分 時,明豐 3 號產量最高,約每公頃 8,500 公斤 ;栽培密度為 75 公分 × 25 公分 時,明豐 3 號及 104 號產量最高,約每公頃 8,700 公斤 。適當密植使臺南 24 號及 008 號產量約提高 15~20 %。六個品種產量估計皆可達每公頃 5,500 公斤 以上,均可達到農糧署規定之繳交標準。綜合觀之,水分含量較高者如明豐 3 號具有較晚熟特性,而臺農 1 號於秋作生長期約 130 天,可配合一期作種植水稻的耕作模式。採收時,需注意苞葉枯黃,末端籽實沒有乳汁時,待水分降至 28 %方可採收,避免籽粒含水量過高,採收造成破損率增加而導致減產。硬質玉米需水量少,推廣於雲嘉南沿海水源不足的地區種植,將可提高農民收益。
示範合作農友呂津輝先生分享其栽培管理的心得,他表示種植硬質玉米相當值得推廣種植,尤其對於較為年長或是家中青年於異鄉打拼者,省工栽培使其無後顧之憂,低投入即可獲高產。曾文晨農友亦說明,硬質玉米四行式聯合採收機,每公頃僅需 3 小時的採收效率,採收時植株越乾燥,後續烘乾作業更縮減;另外採收同時玉米莖桿切碎撒布在田間可作綠肥之用,好處多多。若當地農友有需求,他非常願意配合服務。綜合討論時,現場蘇姓農友提問關於種植硬質玉米之成本與收益如何計算,本場游添榮分場長回應,目前每公頃契作獎勵金 45,000 元,並補助烘乾費用每公斤 2 元 ( 補助上限為 5,400 公斤 / 公頃 ) ,意即每公頃由政府補助核發 55,800 元,等同政府支付農民種植時整地費、種子費及肥料費等各項成本,若收成佳則賺越多。雲林辦事處傅立忠主任亦補充說明,採收後由農會造冊函送中華民國農會,再由中華民國農會於 2 日內即可完成撥款,不會延誤。
根據農糧署統計估算, 102 年國內種植硬質玉米的面積已提升為 9,343 公頃 ,相較於 101 年僅為約 5,000 公頃 大幅提升。因為硬質玉米為土地利用型的作物,適度提高栽培密度可提高產量,加上採取不噴藥及看天田不灌溉方式種植,非常省工且成本低。沿海地區之連續休耕農地可規劃配合政府活化農地政策,種植硬質玉米,共同努力達成栽培面積倍加之目標。
(文 / 圖 詹雅勛)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6%
我喜歡:12%
很實用:6%
夠新奇:6%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