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別:菊科
學名:Eclipta prostrata (L.) L.
別名:墨菜、旱蓮草、墨旱蓮
分布:臺灣低海拔山區至平地潮濕地、水田、路旁、草坪
花期:全年
植株型態: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莖上半部直立,基部匍匐具多分支,全株表面被粗短絨毛。葉對生,幾無柄或具短柄,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葉緣平滑或具疏細鋸齒,葉基漸狹,葉片兩面被毛。頭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總苞圓鐘狀,外圍雌性舌狀花先端二叉,花冠白色,中央為兩性的管狀花,白色,苞片盤狀,綠色。果實為瘦果,長橢圓形,邊緣具稜,成熟時黑色,不具冠毛。
繁殖:鱧腸可以採用種子、扦插繁殖。可將種子直播於介質上,薄覆細土即可,約2週後發芽。扦插繁殖可取帶2-3節的莖段約5-10公分長,除去下位葉片後,插於介質中即可,扦插時期需維持介質的濕潤,約2-3週即可發根。
特性:將鱧腸枝條折斷後一段時間,折斷處流出的汁液會氧化成黑色,故名「墨菜」,亦因植株再生能力強,任一莖段處被折斷後,自基部很快能長出側枝、不定根,所以又稱為還魂草。植株性喜生長在溫暖且水份充足的環境,若水分足夠,植株會快速向上生長,若水分不足,植株會呈現匍匐式生長。鱧腸不能離水的原因是因為它的細小瘦果是靠水流傳播。鱧腸生性強健,耐陰性強,能在陰濕地上良好生長,相對其植株不耐乾旱。
生態:鱧腸為臺灣紋白蝶、沖繩小灰蝶的食草。
應用:民俗保健上鱧腸可補肝腎陰,涼血止血,植物粉末外敷具有良好止血作用(張,2007)。現代藥理學指出,其莖葉有抗發炎、抑菌、抗氧化、抗腫瘤、免疫調節、降血脂等功效(Karthikumar et al., 2007;Dhandapani, 2007)。鱧腸的幼苗、嫩莖葉可當野菜食用,將幼苗連根拔起,除去根部後洗淨,與嫩莖葉一起放入沸水中川燙即可。其植株有飼用價值,鱧腸莖葉柔嫩,各類家畜喜食,民間常用作養豬的飼料。
參考文獻:
(1). 張憲昌. 2007. 臺灣藥用植物圖鑑. 晨星出版社.
(2). 鍾明哲. 2011. 都會野花野草圖鑑. 晨星出版社.
(3). 張碧員、張蕙芬. 2004. 臺灣野花365天-秋冬篇. 大樹文化出版社.
(4). Dhandapani, R. 2007. Hypolipidemic activity of Eclipta prostroata (L.) L. leaf exreact
in atherogenic diet induced hyperlipodemic rats.
(5). Karthikumar, S., K. Vigneswari, and K. Jegatheesan. 2007. Screening of antibacteri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leaves of Eclipta prostrat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