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亦馨、李國華、蕭振文、凃柏安
乳牛血液中含高量酮體會增加罹患代謝性相關疾病的機率(例如第四胃異位),也會導致乳品質下降、乳量降低、不易發情配種及相關的繁殖疾病,高血酮症牛隻亦增加淘汰率,造成每頭牛約289美元(臺幣8,670元)之相關經濟損失。
試驗研究分析臺灣192個參加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DHI)之泌乳牛群(20頭以上才計入),計39,026筆資料,分別記錄個別泌乳牛隻的每個泌乳期分娩後1–35天之資料,其中18,199筆(46.6%)為第一胎,13,258筆(33.8%)為第二胎,7,569筆(19.4%)為三胎以上。數據資料包含牛隻統一編號、畜群編號、胎次、泌乳天數、乳脂肪、乳蛋白質、乳糖、無脂固形物及體細胞分數,以上資訊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DHI資料庫提供。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胎次之泌乳牛於不同泌乳天數之潛在性酮症分布比例也不同,第二胎次(15%)分娩後第1天之潛在性酮症比例低於第一(26%)及第三胎次(25%),所有胎次之潛在性酮症比例皆在分娩後第3-5天達到最高峰,之後逐漸下降至11-16%。所有胎次之潛在性酮症陽性牛的乳蛋白質、乳糖、無脂固形物之濃度顯著較陰性牛低;但乳脂肪、體細胞分數則顯著較陰性牛高。本試驗結果顯示無論任何胎次的潛在性酮症陽性牛其生乳品質均受到顯著不良之影響。
臺灣目前生乳計價方式以乳脂肪及無脂固形物計算,並且分為冬、暖、夏三季,每公斤單價約為23、28、30元。然而乳牛罹患酮症會造成乳品質、乳量下降,所有胎次罹患酮症的乳牛雖然乳脂肪比未罹患者高,但是無脂固形物較低,換算成基礎單價也比未罹患酮症者低,再加上罹患酮症的牛隻乳量較少,發現因罹患酮症而影響最多的是夏季第三胎次以上的泌乳牛,每頭每月損失可達約臺幣2,000元。
以乳量來說,健康牛隻月產乳量從第1胎到3胎以上分別為678、846及855公斤,罹患酮症牛隻月產乳量則為651、810及792公斤,其相差分別為27、36、及63公斤,對所有胎次的牛隻,健康者產乳量均高於罹患酮症者,其中,對三胎以上的牛隻影響最大,每個月減少63公斤乳量,想像一下63公斤的牛乳有多少,超市販售紙盒鮮乳約為1公升,則約略是63罐紙盒鮮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