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好友e來2006年荷蘭-庫肯霍夫花園的美麗照片,從照片中時時可感受到人與花融入風景的和諧美,不論園內或園外的景緻,都可以讓人輕易了解歐洲人用花文化的深度,簡單來說花-是歐洲人生活的一部份。
因緣際會地,在學校開了門「生活園藝美學」的通識課,教材中安排了”植物之美”這樣的知識性文章,帶了幾年後發現學生無法看懂研究人員寫的這種所謂教學式的文章(不是看不懂,是根本不願意看),當把教材換成蔣勳先生的”別踩一朵油桐花”,文中蔣先生用蘇東坡的事蹟為例,認為美-是歷史的昇華,用蘇東坡對妻子的思念,說美-是生命的深情;作者也提到以味覺來感受美,文章最後說明以對周遭事物的體驗,來領悟生命的美學。學生看完文章後寫下這樣的讀後心得,【別人認為美的事物,若引不起我內心的漣漪,對我而言並不具任何價值,更稱不上美】。對美學的培養不在於教授知識,而在於感受、體驗,對美的觸動似乎應【從疼惜一朵油桐花的心情開始】。這是學生為我上的寶貴一課,因為研究人員眼中常只見到理性而對感性毫無所覺,也就是少了對周遭事物的感動。科學家的那個心情是【花瓣本來就會掉呀,如果不掉下來那麼果實跟種子怎麼成長呀】,而學生的作業是如此描述【公的油桐花交配後就會凋零,為了完成偉大傳承任務的雄花凋零,是一種淒涼的美,縱使犧牲也屬壯烈】。
台灣美麗而值錢的原生物種不少,但是許多都被我們拿去換外匯或因未好好保護原棲地而導致數量大幅減少甚或幾近滅絕如原生百合、金花石蒜、原生蝴蝶蘭、原生杜鵑等。想在台灣欣賞百合花谷,石蒜金色花浪,即便在各單位努力投入復育後的今日似乎仍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過去我們在追求金錢價值的同時,忘了為自己的土地保留美麗的種源,我們也過度急於改造原生種而忽略單純與簡單也有一種美。
蝴蝶蘭來自森林,森林是它的保護者,而蝴蝶蘭是森林的美麗精靈,十一月到翌年五月是蝴蝶蘭花季,期待大家一起努力讓蝴蝶蘭融入我們的生活周遭,只要有樹的地方就可以有蝴蝶蘭的蹤影。如果能從南到北,有計畫地種植蝴蝶蘭,大家一起種花、賣花也賞花,仿日本的櫻花季一樣,由各縣市一起舉辦蝴蝶蘭花季,從南到北的緯度正好可以延長展期,幾乎長達半年的花期,有機會可以成為我們觀光產業的另一匹黑馬。
蝴蝶蘭的花語是-幸福逐漸到來,真切期待夢想中屬於每個台灣人的”Formosa love”花季的到來。(阿里山下的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