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階段透過ACE調節乳牛乳檸檬酸和脂肪酸的合成
Yi-Hsuan Chen, Bo-yuan Chen, Jen-Feng Huang, Jen-Wen Shiau, Po-An Tu
這項研究想了解乳牛在不同泌乳階段(指生產乳汁的不同時間點)時,乳汁中檸檬酸的濃度、脂肪酸的產量,以及是否有好好利用乙酸來合成脂肪酸,是否會有變化。
研究對象是219頭乳牛,分成三組:泌乳初期(產後1到100天)、中期(101到200天)和後期(201到305天)。
結果發現:
-
泌乳初期的牛乳中,檸檬酸濃度比較高,到了泌乳後期會下降。
-
一種與能量代謝有關的物質 β-羥丁酸,則在三個階段都差不多。
-
牛乳中的「新生脂肪酸」含量會隨著泌乳進程逐漸上升,也就是說,乳牛越到後期,自己合成脂肪酸的能力越強。
-
在泌乳中期,乳牛不但合成脂肪酸的量最多,利用乙酸來延長脂肪酸鏈的效率也最高,代表這個階段乳腺的脂肪酸合成活性特別旺盛。
-
如果看乳牛「每天總共用了多少乙酸來合成脂肪酸」,這個數字跟牛一整個泌乳期(305天)的總產乳量有明顯正相關。也就是說,用的乙酸越多,產的奶也越多。
-
但如果只看「每一單位脂肪酸用了多少乙酸」,這個效率跟總產奶量並沒有關係。
簡單來說,乳牛泌乳過程中,乳腺的脂肪酸合成能力會變化,其中泌乳中期最活躍。雖然脂肪酸合成的「效率」不影響總產奶量,但「總合成量」和「乙酸的使用量」對於產奶多寡非常重要。
這表示:乳牛若有足夠的乙酸能被乳腺使用來合成脂肪酸,就更有可能提高產乳量。這對飼養管理上很有參考價值。
AI自動翻譯,全文點附件。
附件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