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雞啼:
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雞啼,在農村夜間一般不到九點就已熟睡於室內,直到隔日第一道曙光乍現時,公雞開始啼叫,農民便起身用餐,而後往自已的田裡走,在清晨時分太陽亦不大,工作起來較不累所以雞啼結合著世世代代農民生生不息的勤樸文化,所以古代人稱雞有五德,便是說牠的守時。
2.大雞比賽:
許多廟宇於重大農節慶典皆舉辦大雞比賽,其淵源於早年勤儉美德,家吃完剩下的飯用來餵雞,不浪費糧食,漸形成迎神廟會大公雞比賽。照顧大公雞除了用殘餘剩飯,大熱天時有些農民還為公雞吹電扇涼身。一般大公雞在祭祀後,本身肉質鮮美,甘甜可口,膚色又漂亮,不失為一道佳餚美味,而勝者亦獲頒獎以茲獎勵。
3.娶路雞與紅甘蔗:
女子出嫁第一次回娘家稱為「歸寧」、「做客」或「返外家」。當天女家備娶路雞與二支紅甘蔗以紅絲縛著送給新人。娶路雞是怕婚後新人忘了娘家,要雞帶路,甘蔗攜回種植,以求子孫繁榮。當雞帶回家中,應男前女後進家,帶回娶路雞置於床下後,視先跑出者為雌或雄,以卜新婦首產男女之前兆。此對雛雞不能殺來食用,要好好飼養長大象徵子嗣能夠不斷繁衍。另歸寧後回男方家第三天拜神明祖宗,次拜父母與長輩,結束後新娘入廚房要有一道備好的雞,意思是從今天起開始掌廚侍奉公婆。
4.尾牙:
於年尾雇主舉辦設宴酬謝員工一年辛苦時,顧主若有意明年不續雇某員工時,可將宴席上的雞頭對著那位夥計,暗示來年準備走路換工作。
5.剁雞頭:
在城隍廟剁雞頭以示自己清白與忠貞,據說撒了謊,雞的冤魂便會向他索命,所以一個個無辜的雞頭,便在人們的清白聲中紛紛落下。
6.三牲:
所謂三牲乃豬肉、雞和魚,用於農民祭祀敬神的活動,雞於燒熟以醬油著色,並將兩腳反彫與頭平行,牲物在供桌上,彷彿是一副替人贖罪代為俎肉的模樣,因此臺灣農民以這「彫五牲」、「彫雞鴨」的俗諺,勸人莫作歹,否則被官府抓到後落得嚴刑烤打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