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名:Angoumois grain moth
學名: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ier
前言:
為稻穀最常見且危害最嚴重之鱗翅目積穀害蟲,幼蟲能直接危害稻穀,害蟲發生後常引起其他次級害蟲之危害,主要危害表面之穀物,深層穀物此蟲不易穿透危害。
危害狀:
|
|
危害成破洞狀 |
成蟲產卵狀 |
害蟲概述:
(一) |
分類地位:
鱗翅目 (Lepidoptera) 麥蛾科(Gelechiidae) |
(二) |
分布:
普遍分佈於全世界積穀倉庫,如中國大陸、台灣、日本、美國等地。 |
(三) |
危害作物:
普遍危害積穀,如稻穀、糙米、玉米、高梁、大麥、小麥、黑麥、蕎麥、裸麥、乾果、豆類等儲穀。 |
(四) |
形態:
- 成蟲:為灰褐色的小蛾,體翅皆灰褐色
、頭小。複眼黑褐色裸露。觸角的基節長 ,有粗毛,不形成眼帽(eye
cap),觸角絲狀而長。下唇鬚第1節小形,中節粗附厚鱗毛,末端較中節為長。體長5-7公厘,翅展13-15公厘。
-
卵:扁平橢圓形,有縱形數條凸起線,長約0.6公厘。卵初產時乳白色,次變濃,後成淡紅色。
-
幼蟲:初孵化後幼蟲呈紅色,體長約1公厘,非常活潑。刺毛長,腹足、尾足的鉤爪數均與老熟幼蟲同
,皆為2-3枚。充分成長的幼蟲體長7-10公厘,長橢圓形, 頭部淡褐色,單眼區與口部為黑褐色,胴部乳白色。
- 蛹:略呈紡錘形,黃褐色,體長約4.5-6公厘
,尾端有數根粗毛。
|
(五) |
生活史:
每年發生約7-8世代,幼蟲4-8齡或更多齡,齡期多寡、生活史的長短,因消耗食物不同而有差異。在適當的條件下,在稻穀平均發育期36天、小麥38天,玉米35天,高梁33天。
|
發生生態:
雌蟲產卵於穀粒表面 ,數粒乃至數10粒1排 ,每1雌蟲產卵40粒
,條件好可產389粒卵。孵化後幼蟲既蛀入穀粒中為害,糞便均堆積穀粒內,被害穀粒易以手指捏碎。老熟幼蟲自內向外蛀食造成孔道,僅留下種皮的透明薄膜,覆於羽化孔之上,隨後在穀內吐絲作繭化蛹,成蟲經由種皮上的圓形小孔中羽化出來,是積穀散裝倉中為害最嚴重之鱗翅目害蟲。
防治方法:
此蟲防治方法與穀蠹相似,在稻穀倉可用第滅寧粉劑與稻穀混拌,比例為1:750,藥效可持續約一年之久。利用低溫冷藏筒持續控制在15~18℃下亦可有效防治此害蟲。其他防治藥劑可參考植保手冊推薦資料。
引用文獻:
1. |
林欉。 1965。
台灣植物保護工作(積穀害蟲)。 劉廷蔚先生六十歲紀念文集編印。 |
2. |
姚美吉。1995。積穀害蟲。台灣農家要覽增修訂再版(農作篇三)。豐年社編印 |
3. |
陳耀溪。
1985。倉庫害蟲。 農業出版社編印。 |
4. |
陳啟宗、黃建國。
1985。 倉庫昆蟲圖冊。 科學出版社編印。 |
5. |
彭武康。 1985。
穀倉害蟲及鼠類之生態與防治。 臺大植物病蟲害學系出版編印。 |
6. |
Hill, D. S. 1990. Pests of
stored products and their control. CRC Press pp274. |
(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姚美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