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薊馬
稻薊馬
(Rice thrips)
學名:Baliothrips
biformis Bagnall
(鄭清煥。2003。水稻薊馬。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23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生態習性:
本蟲以危害秧苗期至本田水稻發育初期為主,在水稻抽穗期發生,亦可危害花器,影響稔實。多發生於少雨乾燥季節時。
形態:
卵: |
腎形,長約0.25公厘,寬0.1公厘,產下後初呈白色透明漸變為淡黃,後期可見紅色眼點。 |
若蟲: |
一齡若蟲,乳白色,體長約0.3公厘,觸角直伸頭前方,無單眼;二齡若蟲呈淡黃綠色,體長約0.5至1公厘,其他形狀同第一齡若蟲。前蛹(三齡若蟲)呈淡黃色,體長0.8至1.2公厘,觸角向頭兩側伸出,單眼淡褐,翅芽達第3、4腹節。蛹(四齡若蟲)體長同前蛹,體呈淡黃,觸角折向頭背,單眼紅褐色,翅芽達第6、7腹節。 |
成蟲: |
體黑褐色,雌體長1.1至1.3公厘,雄1.0至1.1公厘。頭略呈正方形,觸角7節,第2~4節色淡,其餘各節黑褐色,第3、4節各有一叉狀感覺錐;單眼間剛毛短,位於單眼三角形連線外緣;前胸背板後緣兩側各有一對長剛毛。前翅淡褐色,第一脈剛毛不連續,有端剛毛3支,後脈剛毛11支至13支。雌蟲腹面第9節腹面具彎曲狀產卵器,腹部末端呈錐形;雄蟲腹端呈鈍圓。 |
(鄭清煥。2003。水稻薊馬。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24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稻管薊馬
(Ceteal thrips)
學名:Haplothrips
aculeatus (Fabricus)
(鄭清煥。2003。水稻薊馬。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23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生態習性:
於水稻抽穗開花期始大量遷入稻田為害花器,可在水稻上繁殖一個世代,待稻乳熟期後又陸續遷往其他寄主植物取食,晚植稻受害較早、中植稻為嚴重。稻管薊馬於水稻孕穗期後始漸遷入稻田,在抽穗前將卵產於捲枯的葉尖內;抽穗後則喜於開花稻穗上產卵。由於雌蟲無產卵管,只能將卵產於植物組織的表面,穎殼或穗軸的凹陷處。
(鄭清煥。2003。水稻薊馬。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26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形態:
卵: |
腎形,長約0.3公厘,初產時白色,略透明,後期變黃色並可見紅色眼點。 |
若蟲: |
第一、二齡若蟲淡黃褐色,腹側有紅色斑紋,腹部末端管狀;第二、四齡若蟲的腹部末端亦呈管狀,體色漸轉為褐色。 |
成蟲: |
體黑褐色,體長雌1.8~2.2公厘,雄1.7~1.9公厘。頭略長方形,觸角8節,第3節端部外側有一個感覺錐,第4節有2對,第5節有1對。單眼間無剛毛。前翅透明,基部淡褐色,並有短剛毛3支,後緣端部有倒插緣毛5~8支,雌雄腹部末端均呈管狀,其末端具長毛6支。 |
(鄭清煥。2003。水稻薊馬。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25-126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危害狀:
稻薊馬為害苗期及分蘗期水稻,被害者稻穗甚少。成、若蟲均以銼吸式口器銼破葉片表皮吸食汁液,致使葉片表現呈現微細蒼白斑點。被害葉片首先由葉片尖端向內捲起,成、若蟲躲藏其內取食,隨被害之進展,捲折葉片逐漸向下延伸。嚴重被害葉片枯黃,發育受阻,停止分蘗,甚至成片枯死,如火燒狀。晚植稻被害較嚴重,尤以間作區晚植之孤立稻田尤為嚴重。
稻管薊馬主要在水稻抽穗期為害花器,甚少在葉片上為害,嚴重時穎殼變為黃褐色而形成空殼,被害粒具黑斑,其為害尚無成災紀錄。
(鄭清煥。2003。水稻薊馬。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23-124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防治方法:
一、 |
整田,插秧前,清除田邊雜草,減少蟲源以防其轉移為害。 |
二、 |
齊一栽植期,可防止其集中為害。 |
三、 |
遭受嚴重為害時,在噴藥防治前,宜先增施一次追肥以促進稻苗之生長,減輕被害程度。 |
四、 |
目前尚無登記應用於稻薊馬防治之藥劑,需要時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上其他作物防治薊馬之藥劑選擇使用。 |
(鄭清煥。2003。水稻薊馬。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水稻保護,第127頁。防檢局。台北。448頁。)
|
|
|
為害狀 |
|
|
(鄭清煥,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第90頁) |
|
|
|